中通新能源客車拚出口海外 臺灣也是「未來重要市場」

▲ 中通客車近年積極研發自動無人駕駛公車。(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蔡儀潔/山東報導

新能源車、鋰電池及光伏產品等,是中國大陸近年來出口海外的重要產品,中通客車便是其中之一,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2023年更曾親自上門「提車」。據中通客車出口技術總監囤金軍介紹,臺灣是他們未來發展的重點市場,希望能順利出口新能源巴士到臺灣。

中通客車是大陸最早進行新能源客車研發與推廣的企業之一,建立了氫燃料電池客車較爲完整的產品體系,截至目前,已有超過8萬輛新能源客車在全球各地運行,年減碳量達886萬噸。

▲生產工作間外部。(圖/記者蔡儀潔攝)

《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近日走進中通客車位於山東聊城的工廠,佔地面積達2500畝,工作間內已採用現代化生產線,每年可生產3萬輛節能與新能源客車。

囤金軍指出,中通客車近年來「出海」步伐加快,出口至新加坡、多明尼加等國家,今年第一季度又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約了1000多輛車的訂單,目前已經基本交付完畢。另外,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2023年曾親自上門「提車」,採購1000輛天然氣公車。該批客車爲訂製化開發,與汽油車相比,碳排放量減少20%~30%。

▲囤金軍。(圖/記者蔡儀潔攝)

中通客車也有前進臺灣。據瞭解,有臺商2007年與中通客車展開合作,豐榮客運就曾投入使用。囤金軍指出,2015年至2017年曾出口33輛整車到臺灣,數量按年分別爲2、13及18輛,2018年以後受代理商變更和新冠疫情等原因,停止對臺出口客車。

不過,囤金軍表示,臺灣在中通客車未來的重點市場,主要會推薦新能源客車,因爲該產品無論從性能指標,到定位價格,綜合市場競爭力非常高,且符合節能減碳的全球趨勢。

他進一步指出,每臺公車的成本價格約40至5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臺幣170萬元至213萬元),每部充電樁僅千元,但電力設施改造等需要當地政府支持。至於現階段兩岸關係是否會影響客車售臺,囤金軍認爲,這屬於民間商業行爲,相信能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