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刮痧有訣竅 中醫師提醒這部位、這些人不能刮

刮痧示意圖(Shutterstock)

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醫師黃琦雯表示,中暑症狀有分陽暑、陰暑,起因和症狀不盡相同,若胡亂刮痧恐讓不適症狀加劇,其中孕婦、6歲以下兒童、有凝血問題等族羣也不適合刮痧。(恩主公醫院提供)

夏季來臨,不少民衆都陸續中暑,第一時間不是求助西醫,而是刮痧解決,不少人都以爲只要頸部、背部刮到紅紫,就能痛到病除,但卻意外傷身。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醫師黃琦雯表示,中暑症狀有分陽暑、陰暑,起因和症狀不盡相同,若胡亂刮痧恐讓不適症狀加劇,其中孕婦、6歲以下兒童、有凝血問題等族羣也不適合刮痧。

中暑分陽暑、陰暑,陰暑不建議刮痧》

黃琦雯說,中暑分爲外因和內因,外因是暑熱、高溫環境等外在因素導致,內因則是人體本身內在因素導致。

探討人的體質可分爲實證、虛證,普遍年輕男性、小朋友身體產熱較高,屬於實證體質,而虛證又可分爲氣虛、陰虛,氣虛屬於個人體質問題,因日常能量耗損較大,容易造成呼吸道及腸胃道黏膜屏障受損、病菌容易入侵;陰虛則是生活習慣導致,若平常較少喝水、經常熬夜,容易耗損體內血氣。

黃琦雯指出,病人出現中暑症狀,醫師第一時間會區分是「陽暑」或「陰暑」,陽暑是因在炎熱環境過久、未充分補充水分導致,可能出現口渴、短氣、乾咳、疲倦、頭暈,甚至是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症狀;陰暑則是毛孔快速收縮,身體發熱出不了汗導致,這時身體平衡會被破壞,可能出現不易出汗、怕冷、忽冷忽熱等症狀,若溼氣滯留在肌肉、腸胃,可能出現肌肉痠痛、腸胃腹瀉、嘔吐症狀。

黃琦雯表示,民衆可以按壓手肘彎起外側橫紋尾端的「曲池穴」、第七頸椎棘突與第一胸椎棘突間的「大椎穴」,若有泛紅、出痧狀況,可能就是中暑,而刮痧可以泄除體內的熱氣。

不過,若是陰暑症狀不建議刮痧,因爲本身體質較虛弱,這時就必須服用中藥、輕度運動,達到補氣效果,或是可以適度按壓膝蓋下三寸的足三裡、手掌虎口的合谷穴,屬於陰虛體質的人也要多補充溫開水。

這些族羣不適合刮痧,刮痧避開胸鎖乳突肌》

黃琦雯表示,刮痧順序是由上到下、由中軸往外,依序刮肩膀、背部,只要刮出些微深紅紅斑就可停止,不要刮到瘀青,更不要刮到疼痛或刮出傷口,必須注意的是頸部前方的「胸鎖乳突肌」不要刮,因爲靠近頸動脈竇,可能造成危險。

另外,民衆若體虛、空腹、局部水腫、缺乏營養、有凝血問題等症狀都不建議刮痧,若是6歲以下兒童、孕婦也不建議,民衆在飯前和飯後半小時內也不要刮痧,因爲這段時間腸胃供血轉變大,若刮痧,將會把其他氣血引渡到其他位置,影響消化。

陽暑、陰暑要消暑,吃的方向大不同》

黃琦雯說,陽暑患者建議吃綠豆薏仁、桑葉荷葉茶等消暑,也可吃西瓜、青草茶、椰子水等消暑聖品,但若伴隨腹瀉、嘔吐等症狀就不適合,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腸胃症狀,因此陰暑的患者自然也不適合吃上述消暑食品,反而建議吃銀耳、百合等補陰食品,或是用溫水沖泡西洋參、黃耆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