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下架民進黨 不做美中衝突引爆點

中國時報社論

美中關係有緩和趨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數週內訪問中國大陸,但另一方面,雙方軍事對抗更見白熱化,國防部長在「香格里拉對話」針鋒相對,兩國軍艦、軍機則在臺海、南海升高攔截、挑釁行爲。民進黨對外無力穩定臺海局勢,對內只能高喊加強備戰,造成「島內火藥庫、島外競技場」的空前危局。

鼓吹備戰 最大安全危機

美中軍機軍艦相互逼近事件層出不窮,可以回溯到2001年4月在南海發生撞機事件,中共海軍殲8二型戰鬥機墜海,飛行員死亡,美國海軍EP-3偵察機迫降海南島陵水機場;去年12月中共殲-11戰機逼近美軍RC-135型偵察機,雙方距離不到20呎。美方近日在香格里拉對話期間,連續發佈新聞具體指控中共兩起「不專業、不安全」攔截行爲,後果與嚴重性都不及前述事件,卻引發國際社會普遍關切與憂慮,根本原因在於這是否代表了雙方「行動升級的跡象」?

中共外交部表示,堅決反對有些國家在臺海地區製造事端,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白宮發言人柯比則直言,面對中共的恐嚇與侵略行徑,美國的軍力展示不會消失,不會停止符合國際法的飛行、航行與行動。美中相互指責對方挑釁在先,應承擔一切責任,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雙方堅持不肯退讓,缺乏理性與節制,更未嚴肅思考建立危機處理機制,任憑事態擴大才是真正危機所在。

華府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警告,臺海是美中大戰的「唯一潛在引爆點」,她對美中軍事對抗可以控制的說法毫無信心,並認爲這是最令人憂慮的狀況。但身爲當事國的臺灣迄今似乎仍懵然無知,臺海前院已成爲各國軍力競技場,當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在自由航行旗幟之下頻頻穿越臺灣海峽時,我外交部仍表示誠摯歡迎與感謝之意,殊不知一旦發生衝突意外,無論責任歸屬,戰爭的災難性後果都將由臺灣承擔。

錯誤的戰略思維與設計、僵硬意識形態、國防完全依附美國,蔡政府執政7年已形成臺灣最大安全危機,去年8月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及蔡英文總統與衆院議長麥卡錫今年4月在洛杉磯會面,中共兩度實施反制行動,中共軍艦軍機穿越臺海中線,圍繞臺灣周邊海域舉行演習及行動已成爲新常態。中共軍艦日前近距離攔截美軍「鍾雲號」驅逐艦應是跨越臺海中線實施,都說明了臺灣的防衛線與國防空間都已遭到壓縮。

臺海未來 兩岸人民決定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則是在拜登總統宣示美中關係即將解凍之後,雙方互動頻繁,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5月秘密訪中,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與國安會中國暨臺灣事務資深主任貝莎蘭訪問北京,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接受CNN訪問表示,在接下來幾個月,美中官員將進行高層往來,「在某個時候」,拜登總統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會面,唯獨雙方在軍事領域的溝通對話面對難以克服的障礙。

美中臺關係相互連動,傳統上,美中關係改善穩定有助於臺海形勢,但這次中方拒絕舉行中美防長會議,並強烈批判美國「以臺製華」,同時絕不承諾對臺放棄使用武力,彰顯在臺灣問題上毫無妥協空間,也似乎有意將軍事及臺灣問題與其他領域「區隔化」,大陸掌握美國亟欲改善關係機會,擴大對臺灣問題的主動權與主導權。

與葛來儀、卜睿哲共同出版《美臺關係─中國挑戰會導向衝突嗎?》的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何瑞恩表示,北京希望能孤立臺灣爲兩岸間的問題,能單獨處理,最理想的結果是贏得臺灣選民認同。他並指出,北京不喜歡臺灣成爲美中戰略競爭附屬品,更不樂見臺灣問題國際化,美國不應將臺灣未來放在美國手中。美國政策與戰略目標不是要解決臺灣問題,兩岸人民應自行尋求解決的道路。

美中戰爭應可避免,也非迫在眉睫,一旦發生戰爭將是全人類浩劫,這是各界普遍共識,但以目前主要國家缺乏共識與互信及危機處理機制下,臺灣無法脫離兵兇戰危困境。民進黨執政全面鼓吹備戰、不惜一戰,將臺灣島打造成一觸即發的火藥庫,對外連臺海周邊海域都無法掌控。唯有下架民進黨,方能有永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