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人均GDP超日韓 庶民生活卻更苦

中國時報社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2022年臺灣人均GDP可達3萬5510美元(約新臺幣113萬元),日本3萬4360美元,南韓3萬3590美元,臺灣可望超越日韓,將躍居東亞第一。國發會稱臺灣經濟基本面良好,在國際變局下展現強大韌性,是少數疫情下經濟表現穩健的國家,民進黨啓動宣傳機器大肆炒作好消息。不過,要冷靜提醒兩點:第一、臺灣經濟正急速逆轉,明年將非常艱困。第二、臺灣通膨與低薪問題更嚴重,社會貧富差距更擴大,這兩者對執政黨2024選情都非常不利。

經濟正在逆轉 明年艱困

臺灣人均GDP可望超越日韓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半導體產業與整體經濟表現出色,媒體報導臺積電今年第3季營收達6131億臺幣,年增48%,首度超越南韓三星和美國英特爾,搶居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不但如此,在專業委外封測代工廠中,臺廠拿下全球大半市佔,韓廠遠落乎其後。日本經濟失落30年,半導體產業早就被臺、韓超車,未搭上這班繁榮快車。不但如此,臺灣在疫情、俄烏戰爭、全球製造鏈重組等重重不利影響下,展現高度的韌性,經濟整體表現優於日、韓。根據臺、韓、日官方統計與IMF預估,臺灣2021及2022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爲6.45%及3.3%;韓國爲4%及2.6%、日本兩年都是1.7%,臺灣遙遙領先。

第二個因素是匯率,匯率對GDP統計影響重大。亞洲金融風暴後,臺灣以低匯率促外銷,GDP換算美元后縮水。但2021年臺幣在出口暢旺帶動下升值2.9%,韓元卻貶值9.5%、日圓更貶值達11.5%。今年強勢美元下,新臺幣截至10月17日貶值15.6%、韓元貶值21%、日圓貶值更多,高達29.3%,強勢新臺幣讓臺灣人均GDP成功超越日韓。

臺灣GDP成長主要由外銷貢獻,出口榮景主要由大陸帶動,尤其是先進晶片。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品出口約佔出口總額36%,其中60%出口大陸,可見一斑,但這一切即將成爲明日黃花。美國最新公佈對大陸先進晶片出口的嚴厲管制措施,將對臺灣半導體外銷大陸產生重大沖擊。加上臺灣外貿9月已出現逆轉,財政部統計9月出口375.3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5.3%;9月外銷訂單金額570億美元至585億美元,年減9.4%至7%,兩者疊加出口不再樂觀。

通膨低薪嚴重 貧富擴大

臺灣經濟仰賴對外貿易,大陸經濟反轉向下趨勢明顯,全球面臨疫情、戰爭、通貨膨脹等各種不利因素,前景黯淡,美國工資繼續上升,聯準會不會鬆動緊縮政策,一旦基本利率破4,房地產可能馬上出問題,經濟衰退似不可避免。中美經濟與科技對抗激化,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更高,加上美國針對先進晶片的出口管制,將對臺灣出口造成衝擊,都對臺灣經濟十分不利。

臺灣人均GDP雖然可望超越日韓,但主要分配到股息、股利、租金、紅利、利息、房價、房租等資本利得,薪資並未隨着GDP增長而增加,年輕人依然受低薪之苦。薪水階級不但未因人均GDP增長而獲利,反而因物價上漲而受害,退休階級的生活也愈來愈辛苦。金融研訓院公佈「2022年臺灣金融生活調查」,發現約47%國人存款在24萬元以上,略有增加,但窮人財務情況更糟,13.6%國人沒有任何儲蓄,18%的人沒有能力在7天內籌到10萬元,等於活在剃刀邊緣,非常容易陷入三餐不繼困境。

過去幾個月經濟下挫,已反映在股市重挫及房價下跌上,資產階級財產縮水,無產的薪水階級與貧困階級,生活更煎熬。過去2、3年稅收都超徵,蔡政府不斷以防疫振興之名揮霍,撒出數千億元,或許對特定族羣有「綁選票」之效, 卻無助於產業再升級與人民實質生活改善。這一波景氣衰退深不見底,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對經濟的衝擊更難預測,民衆要有危機意識,更要用選票爲臺灣帶來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