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激活新國會 重振監督制衡動能

中國時報社論

立法院於2月1日開議報到,隨即順利選出新國會的院長、副院長,不出意外地分別由國民黨籍的韓國瑜、江啓臣當選,整個過程在三黨各自監票、亮票的控管下,藍綠白均無人跑票,也沒有出現外傳「綠白互灌票擋藍」的權謀算計。此一結果,爲新國會未來可能的新氣象掀開序幕,也爲國民黨打響新國會首勝的起身炮;左右爲難的民衆黨暫時解套,爲未來扮演關鍵少數留下彈性空間;而民進黨則似早有定見,並未權謀出招。

民衆黨站穩在野分際

今年初的總統大選,賴清德以剛過4成的相對多數勝選,爲民進黨繼續取得下一個4年的執政權;另一方面,國民黨與民衆黨則分別在立法委員的選舉中獲得佳績,不僅國民黨重新贏回了久違多年的國會最大黨的地位,民衆黨也成爲了三黨不過半的國會結構下的關鍵少數。兩項大選結果顯示,臺灣人民雖然仍選擇民進黨繼續執政,但卻有高達6成的民意表達了對綠營的反對,尤其是過去近8年來主司監督施政職責的立法院,更是自我閹割,包庇護航,徹底失職,儼然成爲民進黨政府下轄的「綠色立法局」。

在綠色執政「黨政一家親」的荼毒下,不僅政壇上用人唯綠唯私,貪腐濫權橫行,管控媒體、網軍肆虐、箝制言論自由,各種「封存」奇案更是層出不窮,堂堂國會完全失去憲政體制上應有的監督制衡功能。但這次改選過後,立法院從量到質都有了完全不同的變化。

在量的消長上,民進黨此次立委比上屆少了10席,再也不能以一黨過半的多數暴力,在立法院枉顧民意,爲所欲爲;國民黨則一舉多了14席。在質的提升上,藍營這次涌入大量新生代年輕立委,而且有不少公認知名的一流戰將,這是國民黨近年來最大幅度的國會換血,更是藍營重生的機會與希望。對未來的賴政府來說,這將是無與倫比的制衡力量,而對積弱不振的國民黨,再也不應有任何逃避監督責任的理由。

新國會龍頭改選首役,雖然有了值得期待的開始,但之後立法院能否恢復乃至強化其功能,以下的三個方向關乎其發展:一、正如選前藍白合不合的戲碼一樣,新國會龍頭之爭又使民衆黨儼然成爲影響大局的變數,白營的8席立委此次固然守住了在野黨的分際,並未倒向執政的綠營,但柯文哲善變的風格始終不受信賴。今後所謂的「關鍵少數」進入立法院的各種細部運作之後,如何把持在野監督的分際與主體性,將是柯P最大的考驗,也將測出民衆黨究竟真是「關鍵」,還是「少數」而已。

要揭弊也要立法興利

而準總統賴清德將找卸任的民衆黨立委入閣,以充實其跨黨派「民主大聯盟」的號召,柯文哲則強調必須在黨對黨的基礎上來談;民進黨當然希望以「私下拉伕」便宜行事,如此既有跨黨派的美名,又可避開黨對黨的麻煩。問題是,面對執政黨對白營源源不絕的權力與資源誘惑,柯文哲能像這次立院龍頭改選一樣挺住嗎?

二、國會改革必須修法補強、落實,藍白兩黨對此已有相當共識,包括藐視國會罪、聽證調查及國會證言不得說謊、強化委員會專業功能等都是亟需強化的重點。蔡政府留下的如高端疫苗、潛艦國造、蔡英文論文門、綠能跳票重啓核能發電、進口蛋等疑弊案,都必須追究真相給人民交代。而今年上半年將陸續展開的NCC、考試院、大法官等人事同意權,也將檢驗出在野黨的專業與戰力。另一方面,除了揭弊,如何爲民生福利而立法興利,纔是立委的本職,在追逐新聞熱度之外,如何強化立法的專業品質與前瞻性,更是立委硬碰硬的挑戰。

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強調將加速黨的在地內造化,未來中南部的不分區立委將接任各地方黨部主委,以備戰2026地方大選,而民衆黨對其不分區立委也有其相同的規畫。可預見的是,立法院將成爲貫穿中央與地方的全國民意、民生建設、社會福利等議題的匯流大戰場,尤其對擁有4都、9縣市地方執政權的國民黨來說,如何運用立法院此一民意的大舞臺,尤其關鍵。

施政須監督,政治要制衡,這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與基礎,新國會需要重新激活,發揮健全的能量與力道,還給臺灣人民正常的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