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基金羅佳明:對A、H股保持樂觀 更關注優質企業盈利修復

中新經緯8月7日電 (薛宇飛)近日,中歐基金在北京舉行2024年中期策略會。中歐基金基金經理羅佳明在會上表示,從估值和企業盈利兩個角度觀察,都有理由相信A股和港股的潛力以及韌勁。目前,羅佳明管理着5只基金產品,總規模超百億元人民幣。

具體投資機會上,羅佳明較爲看好以下幾類方向:一是上游類資產,即能源、有色,以及相關製造業企業;二是出海創收的中國企業,今年不少中國製造業公司出海,這些做全球生意的公司值得關注;三是較爲看好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機會,需求端持續向好,資本週期的衰落使得供給側結構改善,提供長期買入機會,如創新藥以及器械等;四是科技創新,尤其關注能走向世界的硬科技供應鏈企業及增強股東回報的互聯網平臺。

對未來A、H市場保持樂觀

羅佳明是同時投資A股及港股的“雙棲”基金經理,他在策略會上說:“借用恆生指數盈利預測數據,我們會發現近期基本面已出現積極跡象。同時結合製造業表現,其比重在GDP中顯著提升,實物消耗增速超過GDP增長,也快於公司ROE增長,這顯示出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明顯優化,即經濟結構轉型正在悄然發生,產業具有一定變化特徵。”

羅佳明稱,隨着經濟結構轉型逐漸深入,經濟復甦的動能也在逐漸累積,部分優質公司今年以來盈利重回增長區間。由於港股中部分優質企業積極提升股東回報,其每股盈利預期最近出現上修。另一方面,美聯儲已結束加息週期,下半年或將進入降息通道,也將提升全球權益市場的估值中樞。因此,他認爲,應對未來的港股、A股市場保持樂觀,其中更關注優質企業的盈利修復進度。

估值低位下有較大修復空間

在資金流向方面,羅佳明觀察到,美元指數與恆生指數之間反相關性或依然存在。在美元指數下行階段,港股市場往往有好的表現。隨着美元進入寬鬆週期,勢必帶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這對港股市場亦是一個正面信號。

在估值方面,羅佳明認爲,橫向對比主流經濟體股市,A股和港股市場估值偏低,有較大的修復空間。其他新興經濟體市場以及一些發達經濟體市場當下估值已接近修復到2021年的高點,而A股和港股股票市場的估值則接近2018年的歷史低位。在美債利率難以回到2020年至2021年低點的前提下,中國配置流出的壓力將會減緩,甚至有可能高低切換的行爲再次發生。

他還稱,上市公司集中回購的行爲也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從歷史經驗看,港股大量回購往往出現在市場低點之後,彰顯了上市公司對長期發展的信心有利於提振市場情緒,並對股價起到支撐作用。

關注四大投資主線

展望後市,羅佳明認爲,需要重點關注四條主線投資機會。

一是,供給側限制或出清帶來的上游大宗商品行業機會,例如,煤、油、銅、鋁、造船以及相關的裝備製造產業鏈。由於上游行業長期資本開支不足,產業鏈利潤逐漸從中下游往上游轉移。

二是,企業出海創收的投資機會。以日本上世紀90年代後期爲例,日本內需持續疲弱的局面下,出海成爲企業收入增長的重要支撐以及股市中的超額收益來源。羅佳明認爲,當下,中國部分製造業在全球已具備強勁競爭力,這類企業將有機會做全球的生意,帶來超乎預期的表現。

三是,老齡化趨勢下的創新藥及器械機會。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適齡勞動人口減少帶來機械自動化需求的自然提升,推動醫藥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的發展。他稱,生物創新是除AI以外全球最大的科技創新領域,中國創新藥行業已進入“2.0發展時代”,有機會在未來2至3年進入商業化放量階段。

四是,科技創新類企業機會。關注AI帶來的硬件提升,特別是在全球換機週期中那些能夠走向世界的硬科技供應鏈企業。此外,格局穩定、致力於增強股東回報的互聯網平臺也值得關注。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