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譠社》拜登的民主峰會(水秉和)

美國總統拜登主持召開的「民主峰會」視訊會議,全球110個國家及地區的領袖或代表出席。但是,CNN居然沒有轉播。(摘自白宮官網直播)

本來以爲CNN一定會實況轉播拜登以高姿態舉辦有110國參加的民主峰會,因爲,老實說,美國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幹這麼大規模的活動了,而拜登這麼做顯然是想重振美國領導世界的地位。上任近一年,這個破天荒第一次的民主峰會應當是拜登「美國回來了」的點睛之作。但是,CNN居然沒有轉播。我打開CNN的時候,看到拜登和政府要員們正在參加剛剛去世的98歲的前參議員巴博•竇爾(Robert Dole)的隆重追悼會。

再打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電子版,發現它們基本上也沒有給予峰會顯著的版面,專欄作家們的評論也頗爲負面。例如,《郵報》的一個評論劈頭就是這麼一句話:「本週,當拜登總統向國際民主峰會發言時,他面對着一個懊惱的問題:我們自己的民主正處於病態的時候,他怎麼能號召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奮勇前進?」

爲了邀請臺灣參加這次峰會,美國國務院的邀請信避開「國家」兩字,而是以「參與者」取而代之。既然是「峰」會,怎麼參與者不是國家呢?可是,按照國際慣例,美國既然承認一箇中國,而這個中國在海岸的那一邊,它就不能稱臺灣爲國家。所以,爲了邀請臺灣,拜登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可是這麼做就使得峰會予人一種名不副實的感覺。

峰會另一個奇葩的地方就是,有些被邀的國家並不那麼民主。按照每年替民主打分數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評分(它分別有對自由度的評分和對民主程度的評分,可是民主評分的國家數目少,所以在此我用它的自由評分)顯示,受邀國家中,有些評分很低。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20;伊拉克,29;肯亞,48;馬爾地夫,40;尼日,48;奈及利亞,45。另一方面,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軍事基地所在地,新加坡(評分48),卻沒有被邀。在東南亞,獲邀的是印尼,59,馬來西亞,51,菲律賓,56,和巴基斯坦,37。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就很難說,可能是新加坡,在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丁和副國務卿雪蔓強力遊說之下仍然堅決不肯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緣故吧。

此外,美國也沒有邀請泰國、越南,兩個對它壓制中國很重要的國家。在中東,受邀的是伊拉克和以色列,沒有受邀的有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科威特,三個不民主但是對美國的石油美元非常重要的產油國。這也凸顯出,儘管這次峰會主要目的是拉幫結派對付中俄,可是拜登同時得罪了好幾個對美國維持其國際地位非常重要的國家。

三天的峰會有三大主題:一,對抗威權主義;二,反貪腐;三,促進人權。議程是分作好幾個討論會,由國務院官員、友邦官員和專家負責專題討論。如何對抗威權主義呢?主要是彰顯民主制度的優越性。國務院的文件中還特別提到了抗疫。這就有點自己打臉了。美國是疫情最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並且,美國發明瞭效率最高的三種疫苗,可是居然有好幾千萬美國人拒打。歐洲國家抗疫的成績也乏善可陳。

更加令美國難堪的是,就在峰會舉行的時刻,美國國會正在進行聽證,調查今年1月6日一羣支持川普的暴徒硬闖國會山莊的事。

爲了對抗民主峰會,中國大陸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其中主要的就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2月4日發表了《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以及外交部於12月5日發佈了關於《美國民主情況》報告。第一篇強調,民主是所有國家追求的目標,可是國情不同,民主的道路和形式也會不同。中國的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選舉加協商的民主,它有科學的制度安排,有人民的積極參與,能夠爲人民謀福利。

第二篇報告指出,當前美國的民主失去了原來設計的民主精神,已經異化。美國的民主有三大弊端,它們分別是金錢政治,少數精英統治和兩黨互相否決的政治。並且,美國輸出美式民主也爲其他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有意思的是,通篇引用的是美國學者對美國製度的批評,並且也引用了大量美國的數據。

按照拜登團隊的構想,這種峰會今後將會每年舉行。可是,拜登的支持率已經從上任之初的56%下降到41%,甚至有民調顯示爲37%。明年期中選舉之後,民主黨失去多數黨的地位已經是大概率的事,而2024年總統的位子也可能不保。所以,這個峰會不但先天不足,因爲美國的民主現況不佳,並且後天失調,因爲民主黨逐漸處於弱勢。看來,他難免遭遇到早夭的命運。

(作者爲中美論譠社理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