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壓力銳減,直升高中…北京這條越來越火的升學通道,能爲孩子“定”未來嗎?

看點今年,北京的“1+3項目”尤爲火爆。很多家長看中可以在初三提前定高中,但親身經歷的家長卻更爲淡定——參與“1+3項目”並不等於一勞永逸,要考慮的東西甚至比備戰中考更多。

文丨Luna 編丨Charlotte

這兩年,中考越來越重要了,家長感受到的壓力也着實重了。

此前,外灘君曾在中報道過上海家長選擇中本貫通項目的心路歷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孩子不必去中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地卷高中,再卷高考。

而在北京,除了貫通項目,從2016年開始,還有一項頗有特色的“1+3項目”,爲家長和孩子提供了一條新的升學渠道。

圖源:北京市教委官網

“1+3項目”,顧名思義,指的是學生在初二年級結束後進入“1+3”人才培養實驗學校,在實驗學校連續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學習。其中,最吸引家長的點,莫過於不需要通過中考定高中,而是可以直接在初三就定下高中,就讀四年。

明年,北京中考將迎來改革,總分由670分降至510分。加之今年“1+3項目”規模比往年擴展了許多。這個升學渠道今年在家長圈中火爆異常。

當然,家長的顧慮也一直相伴,比如“1+3項目”真的可以“免中考”嗎?是不是不適合拔尖學生?會不會太早爲孩子定下了未來?……

那麼,已有8年曆史的“1+3項目”到底是什麼體驗?親身經歷過的家長又怎樣看待這個選擇呢?

“1+3項目”由“試驗”改爲“實驗”

進一步拓寬了孩子的升學渠道

南方,一位來自海淀區的家長,分享了她選擇“1+3項目”的心路歷程。她表示,選擇這一項目主要出於三個原因:

一是她家孩子25年中考,恰逢北京中考改革,備考中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很難向頭部學校衝刺;

二是目睹24屆中考生和家長的備考艱辛和競爭的激烈,對孩子和家長都造成極大的消耗;

三是今年迎來“1+3項目”,從試驗改爲實驗,海淀區招生學校多達22所,不乏一些心儀學校。

先說中考。

在北京,中考“一分千人”不是誇張,中考總分降低,家長感受到的是更大的壓力。

之前和外灘君分享過北京中考轉軌的鹿媽就提到過,爲了衝刺中考,額外補習並不少見。但是,孩子爲了提高5分,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太多,這也是爲什麼她最終沒有讓女兒額外補習。

南方的孩子就讀於海淀區的一所普通初中,初一時就通過同學瞭解本校有“1+3項目”直升高中。今年,她的孩子也通過1+3項目報名篩選和考試篩選順利進入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1+3項目”。

對於她來說,北外附校的“英語+復語”雙外語特色,學校承諾給項目配備60%區重點師資,通過“1+3項目”選擇一個適合孩子的學校免中考,提前1年備戰高考都是推動她選擇這一項目的重要因素。

另外,也是讓今年“1+3項目”格外火爆的一點是,項目的規模近乎翻倍。和去年相比,招生學校總數由41所增至82所,招生計劃由3144人增至6014人,參與區域從8個區擴展到18個區(16個行政區,加燕山和經開區)。

根據學校公開的招生信息,今年“1+3”項目總招生人數超過6000人,而北京今年報名中考人數達到了10.95萬人,預計明年中考人數也會在這個數字附近浮動,可見“1+3項目”招生已經佔到了可觀的一個比例。

通過南方的分享,以及各種數據分析,可以窺見“1+3項目”近年來已經成爲北京初中生升高中的重要渠道。

求穩還是高攀,要付出什麼,

家長需要想清楚

在這幾年家長們的上岸喜報中,也不乏顧慮與疑問:

“‘1+3項目’都是第一檔的學校,孩子有能力衝高一檔學校,有必要參加‘1+3’就爲了求穩嗎?”

“之前禁掉了早培、早早培之類的掐尖活動,但是‘1+3項目’看起來像另一種形式的培優,是掐尖2.0版本。”

“很多學校都有重點培養的方向,初三的孩子這麼早定方向真的好嗎?”

“‘1+3項目’說到底只是爲部分學生提供了一個出路,但有的家長拼命讓孩子衝刺‘1+3,失望而歸後亂了心態,反而得不償失。”

培養方向越來越清晰,確實是“1+3項目”近年來的特點。參與項目的學校也會清楚地告知家長學校的重點培養方向,包括美術、體育、復語培養、科技創新等。

許多堅定參與其中的家長,正是想清楚了孩子今後的發展方向,纔會選擇這條路。

一位帶孩子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3項目”的家長(小紅書@Caroline.陸陸)就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總結一下,差不多想明白了這幾點:

首先,孩子本身非常喜歡畫畫,還沒站穩的時候就會拿筆塗鴉。幼兒園時老師就觀察到,孩子的美術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好,是個學美術的苗子。人在自己擅長且熱愛的事上最能投入和堅持,學習美術,對孩子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很明白一旦入讀工美,那麼孩子未來幾年就是全力往美術方向深造,也清楚美術的就業方向很垂直,如果不是真心喜歡,那麼未來最掙扎的地方就在於此。所以,她在總結中強調,“我們不是奔着考試去的,是奔着學美術這件事去的”。

對於參加“1+3項目”,與其把它看作一次篩選,不如看作一次審查自己能力的機會。通過了,自然皆大歡喜,孩子也將爲高考藝考做準備,接受比同齡人更大強度的美術學習和訓練;沒通過,那也可以看看自己在哪方面還有不足。

另一位朝陽媽媽運動小白不吃糖的故事則“大衆”許多。在瞭解和準備階段,她就看到不少家長吐槽學校不夠優秀,也有觀點提到“寧要高攀,不要下嫁”。

不過,今年新增的學校裡也有適合頭部或中前部孩子試一下的,這一變化,也使得很多學生嘗試挑戰可能中考都不一定夠得到的學校。當然,大多數的結果是鎩羽而歸。

在運動小白不吃糖看來,很多家長對“1+3項目”可能還沒有想得足夠明白,這應該是一次權衡後的決定。

她的孩子學習還算穩定中上,衝中考沒問題,但體育已經扣去2分,考慮到中考“一分千人”的現狀,孩子很有可能會與心儀的高中失之交臂,更不用說,這還是在全力備戰中考之後的結果。

權衡之下,她和孩子都希望可以避開中考鋒芒,提早進入一所適合的高中,這是他們參加“1+3項目”的明確目標。

在她看來,“如果只是想挑戰一下,不求結果,體驗壓力和刺激,那完全按可以高攀報一下。但如果如論如何想躲開中考入局‘1+3’的話,那可以考慮下嫁。”

提前定高中的“1+3”

不等於可以跳過中考,

或是得過且過

在諸多分享和分析中,“繞開中考”是很多家長最看中的一點。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從項目規定上可以看到,入選“1+3項目”的學生依舊需要參加中考,並且對成績還有一定的要求——“按規定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後升入實驗學校高中”。外灘君也看到有人分享,自己身邊有孩子因中考成績不理想,被學校“退回”的例子。

另一方面,“1+3項目”確實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升學路徑,班型一般也屬於學校實驗班,配備師資較好,但相對應的,同樣要求孩子認真準備,入學後的學習要求也較高,絕不是可以躺平或擺爛的。

南方就告訴外灘君,感覺和孩子準備“1+3項目”,就像是參加了一場小中考。

一來,時間軸排得很密集。

01

7月初到月中,班主任提出“1+3項目”並統報名意願;7月29日她諮詢了海淀教育官微今年的區級實驗校名單,之後兩天是向意向學校瞭解培養方向、特色課程、招生人數、教學成果等信息。

8月2日學校公衆號公佈面試名單,3日參加面試,4日就收到了電話統治錄取,5日領取錄取通知。

二來,孩子的複習、準備都花了不少精力。

02

整個暑假都在複習七、八年級教材,準備的重點,是複習語數英物的初一、初二知識點。還提前學九上的教材,兼顧了備考和新學期。

還爲目標學校北外附校着重準備了英語學科。包括請老師跟孩子線上英語聊天,加強英語表達的流利度,還預設了一些面試可能遇到的問題,並進行演練,比如英語自我介紹,對未來的規劃等。

面試當天學生和家長進入校園後分開活動,當學生接受面試時,家長跟另一隊老師去體育場聽一些學校介紹和進行簡單諮詢。當然,做家長的心裡始終惴惴不安。

直到收到錄取通知書,這顆心才終於能放下。南方自述,像經歷了一次小中考,雖沒有中考那麼激烈,但是也投入了一些時間和精力,孩子通過努力,被自己喜歡的1+3學校的錄取,相當於提前拿到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很開心。在新學校的近2周的學習和生活很開心。家長好像繃着的一根弦也放鬆了很多,現在目標就是高考。

朝陽媽媽運動小白不吃糖也把孩子所作的準備和努力看在眼裡。

03

孩子自身區排名在2500-3000,先填報的市級實驗學校,按過往經驗,學生的區排名基本進入1000。不出意外的,孩子連面試名單都沒進去。在填報區級學校時,本着求穩的原則,他們選擇了一所符合成績要求且不是大熱門的學校。

一封極爲真誠和真實的自薦書,附上三好生、優秀學生獎章和四張成績單,孩子終於拿到了面試機會。並且爲了面試全力準備,包括自我介紹、闡述話題等等。儘管這些準備最後都沒太用到,但爲了自己的前途全力以赴,未嘗不是一次很好的歷練。

運動小白不吃糖的一段話說得好:

‘1+3’一定是雙刃劍。錯過了,就一定要更努力,爲了一年後超越這次報考的學校。入選了更要抓住機會,不要讓這一年白白流失。沒有經歷大考的磨礪不是一件完全的好事。

在和諸多家長的交流中,外灘君也看到他們對“1+3項目”的理解。不必通過中考定高中,是其優勢,但同時,家長和孩子也要清楚,這並不等於不需要中考,也不是可以得過且過地過高中。

還有很多問題甚至是需要提前琢磨清楚的:

是不是想清楚了孩子日後的發展方向?高中是要“爭高”,還是“求穩”?是不是能夠接受更高強度的高中學習的壓力?……

而且,“1+3項目”今年也推出了更爲完備的推出機制,也是提醒家長要三思而後行:“進入實驗的學生可在初三學業水平考試報名前退出實驗,退出學生轉回原初中學校,可參加當年中招,但不能參加指標分配批次錄取。”

外灘君覺得運動小白不吃糖的一句話,特別能體現她的心境:“1+3是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不一定是最優解,但是是當下比較保險的。”

教育一直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選擇,無論在那條路上,都需要家長和孩子砥礪前行。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