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藍線通過環評 中市府籲速覈定

臺中捷運藍線7日通過環評審查,市府呼籲中央儘快覈定綜合規畫,滿足臺中交通需求。(臺中市政府提供/張亦惠臺中傳真)

臺中市捷運藍線7日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大會審查,副市長陳子敬表示,捷運藍線爲臺中第二條捷運,路線自臺中港沿臺灣大道至臺中火車站附近,爲臺中市最重要的交通經濟動脈;市府交通局將持續爭取行政院儘速覈定綜合規畫,早日開工、通車,提供市民更便捷舒適的大衆運輸環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7日下午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議臺中捷運藍線環境影響說明書。臺中市副市長陳子敬昨率隊,就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關注的植栽補植計劃、石虎棲地、太陽能裝置及考古遺址等議題說明,市府承諾落實執行環境保護對策,獲委員肯定,通過環評審查。

交通局說明,臺中捷運藍線全長約24.78公里,沿途設置20座車站及1座機廠,其中高架段約10.3公里、有8座高架車站,地下段約14.48公里、設有12座地下車站。除7日獲環保署審查通過的環境影響說明書外,綜合規畫報告書也已於今年8月24日提送相關補充說明予交通部續審,期盼中央早日開會審議並儘速覈定。

交通局長葉昭甫指出,捷運藍線經行政院核列爲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是接續捷運綠線的臺中第二條捷運系統,規畫西起臺中港,沿臺灣大道串聯沙鹿火車站、市政府、臺中火車站,東至臺糖生態園區,沿途經過各大醫院、學校、觀光景點、政經中心,與捷運綠線交會形成十字路網。

葉昭甫表示,捷運藍線廣納民衆需求與區域發展,串連沿線臺中各個重大發展區域,銜接近年快速發展的海線地區,是市民期盼許久的重大建設,未來將能同步引導人口、產業、公共建設等資源投入沿線各區,使臺灣大道廊帶再提升,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另因應人力物料上漲趨勢,發包工程不易,將持續爭取行政院覈定,早日開工,減輕中央及地方經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