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新婚女遭右轉小黃撞死 民團:系統性交通暴力

爲了去除行人地獄惡名,汽機車路口不停讓行人罰款提高至六千元(簡立欣攝)

6月底新北市中和1名28歲新婚女在行穿線上遭右轉計程車撞擊身亡,而今年1到4月,全國已有70名行人死於路口,較去年同期暴增25%。「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今(20)日召開記者會,強調這絕非單一個案,要求政府即刻正視系統性交通暴力,即刻改革駕訓制度。

「罰6000元無效!」聯盟表示,5月臺南女童在斑馬線上罹難,不出2個月又發生類似事件,說明在斑馬線上頻傳的事故,不是意外,也不是單一駕駛的問題,而是在駕訓源頭把關上的結構性問題。聯盟成員Cheap表示,中和交通事故的69歲駕駛最近一次體檢有戴助聽器,醫師評估狀況合格,因此聯盟認爲中和案件是結構性因素所導致。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政策組長林元敏教授進一步指出,從中和案件地圖及肇事影片上可以看出該路段斑馬線已退縮,駕駛轉彎後,車頭轉正可以看到完整斑馬線,行人不會走在A柱死角中,但臺灣鬆散的駕訓制度及駕照的濫發無法培養出合格駕駛人。

聯盟指出,在臺灣無論是一般駕駛或是職業駕駛,完成駕訓、取得駕照時並沒有內化安全駕駛的能力,不僅不知道要停讓行人,突遇緊急狀況時也沒有受過相應訓練。尤其職業駕駛本應比一般駕駛接受更嚴謹訓練,然而近年來多起行人路口罹難事件,職業駕駛(貨車、砂石車、公車、計程車)肇事比例之高,讓人不禁懷疑我們是以什麼標準來認定「職業駕駛資格」?交通部必須全權負起放任不適任駕駛上路的責任。

聯盟成員林柏勳表示,6月底舉辦金色駕照公聽會,呼籲交通部應從駕訓制度的源頭改革,除了駕訓改革、透過記點制汰除不適任駕駛,也應該借鏡日本,引導保險費、加油費折扣藉此鼓勵未違規、未肇事的優良駕駛。

聯盟成員LUNA表示,如果我們的駕駛制度跟道路設計改革都跟不上道路傷亡的速度,那麼現階段最快的方法就是把駕駛和行人的時相完全分開。如中和事發現場這種六線道路型的行人穿越道,行人應該要有專用的分段式時相,先過完第一段斑馬線後,在橋墩下的行人庇護島稍候,等第二個行人專用綠燈亮起,再過完第二段的斑馬線,如此一來,可以大大降低該路段的人車衝突。

聯盟點名交通部會及警政單位切勿再以大執法掩耳盜鈴,並呼籲各界一同參與8月20日的凱道行人路權大遊行,支持交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