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將籤FTA 專家:外人投資效應顯現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資深研究員陳志強。(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南韓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談判外人投資效果開始顯現。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資深研究員陳志強4日表示,近期包括西門子、奇異(GE)等企業,已把部分事業總部移至南韓,希望藉此進軍中國市場

陳志強4日下午出席「2014年我國對外貿易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他在會中指出,依據南韓政府評估中韓FTA生效後,將花20年時間完成所有降稅措施,屆時南韓平均每年可省下54.4億美元的關稅,不過除關稅優惠外,南韓的招商引資優勢,更值得關注。

全球化學企業巴斯夫(BASF)已在2014年5月,把有機電子材料全球營業本部,從德國移至首爾;其他包括奇異(GE)的全球造船海洋本部、西門子的能源解決方案亞太本部,也在近期搬到南韓。陳志強認爲,南韓與中國大陸簽署FTA,有助吸引外人投資,效果會逐漸顯現。

陳志強分析,上述企業將部分事業總部移往南韓,不僅是看上南韓優良的技術水準,也期待在中韓FTA加持下,南韓可做爲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基地

陳志強指出,南韓中小企業對FTA的活用比例,已從2012年的51.5%,成長至2014年的59.5%,且南韓未來可能與中國大陸深化產業合作臺灣持續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對南韓而言,中韓FTA絕非有益無害。陳志強說,中韓FTA對南韓傳統產業衝擊較大,業者不斷要求政府公佈FTA詳細內容,且受「世越號沉船事件影響,南韓內需表現也尚未回溫。

在外貿方面,陳志強說明,南韓「上有鍋蓋、下有鐵板」,「鍋蓋」是日幣貶值對汽車、造船產業帶來的挑戰;「鐵板」則是南韓9大出口產業中,有8項恐在未來5年內,被中國大陸趕上,甚至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