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料藥有多強?以產能重塑全球醫藥格局,歐洲都無法擺脫依賴

關於製藥這個行業,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會覺得歐美最強,印度次之,中國第三。畢竟歐美壟斷生物科技上百年,強一點也沒什麼。

然而,日媒的一篇報道,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根據日經亞洲9月5日的報道來看,歐洲極度依賴從中國、印度進口的原料藥。儘管歐盟有心扶持本地企業,但業內人士並不看好。

從報道內容中也可以看出,咱們這是卡了歐美脖子了。按理說,歐美在醫藥這塊理應制霸全球纔對,爲何會被中國卡脖子?難道歐美真的衰敗至極了?

何謂原料藥?

在此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原料藥?以及這類藥物目前在全球的產能狀況。

從有關資料來看,原料藥指的就是藥物製劑生產的基礎部分。

它一般不直接用於患者,而是需要經過一定的加工和製劑工藝,製成各種劑型,比如注射劑、膠囊劑、片劑等,才能被患者使用。

像抗生素裡面的青黴素、阿莫西林,解熱鎮痛片裡的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都是原料藥。還有維生素C、維生素E,也屬於原料藥的範疇。

換句話說,藥店裡的成品藥,是做好的積木模型;而原料藥,就是一塊塊小積木。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印度原料藥位居世界前列

那全球原料藥產能哪家強呢?

咱們先來看看印度。據統計,全球原料藥的產能爲1267萬噸/年。而印度年產量就超過了150萬噸,佔到了全球產量的12%,算是妥妥的供貨大國。

像Wockhardt,這家總部位於印度孟買的原料藥企業,就是一位產能大戶。

該公司生產氫溴酸右美沙芬、硫酸氫氯吡格雷等產品,在美國、法國、英國和愛爾蘭等,都設有製造廠。而且它在全球各地,還設有分公司。

可以說,印度的原料藥企業,都如同Wockhardt一般,早已遍佈五湖四海。隨便一個出貨,就能餵飽歐美各大藥企。

當然了,儘管印度在原料藥上已取得諸多成就,但印度政府顯然更具雄心。尤其這兩年,印度政府更是出臺一系列政策,大肆鼓勵原料藥的研發推進和本地化生產。

比如2020年3月份的時候,印度就投入1400億盧比,建設了3個藥品生產中心,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原料藥的產量。

截至2023年2月,印度一共設立了22個原料藥新項目,設計總產能高達3.3萬噸。可見,在原料藥研製這塊,印度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即便強如歐美,也得對其退讓三分。

中國原料藥遙遙領先

當然了,印度雖強,但在這條賽道上依舊無法與中國匹敵。

那中國的原料藥生產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一共有將近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早在2022年,我國的原料藥產能就達到了363萬噸。此後幾年,產能也一直在300-400萬噸左右徘徊。

像普洛藥業、華海藥業、新華製藥、九洲藥業等,都是我國做原料藥的大佬。靠着這些大佬的產能輸出,我國原料藥在全球產能佔比超30%,屬於妥妥的世界一哥。

可見,在原料藥這條賽道上,歐美確實沒法與咱們抗衡。

產量高就算了,關鍵是咱們的專利數量還多。據統計,中國的原料藥專利數量,佔到了全球總數的60%以上。

光是2021年,我國就申請了630項專利,位居世界第一。至於美國、日本、歐洲等,他們的專利申請數只有75、22、16,可謂是寥寥無幾。

靠着這些專利,我國奠定了一條完整的原料藥全產業鏈。比如印度的373種原料藥名錄中,就有200多種出自中國。

可見,中國在原料藥的研發生產上面,儼然已經成爲巨擘一般的存在。其他國家想要撼動,無異於蚍蜉撼樹。

逐步萎縮的歐洲原料藥產業

中印原料藥事業在不斷壯大,歐美的原料藥事業卻在不斷萎縮。

像歐洲的原料藥生產商EuroAPI,已經逐步停止了13種原料藥的生產。包括抗感染藥、退燒藥、利尿劑等,都被列入了退出名單。

根據該公司的說法,他們還計劃在2027年底,出售英國和意大利的兩家工廠。如此看來,歐洲那些老藥廠,怕是真的得關門了。

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全球有2/3的原料藥都在歐洲生產。如今這些原料藥的產能,卻全部轉向了亞洲。可謂風水輪流轉,一屆更比一屆強。

尤其是糖尿病藥物的前體化學品——雙氰胺,更是驗證了這一說法。

如今在歐洲只剩1家工廠生產雙氰胺,而在中國卻有5個生產基地生產這類藥物。可見,歐洲這次的衰敗,確實是難以爲繼了。

歐洲原料藥爲何競爭不過中國?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了,西方的醫藥領域明明這麼強,這次爲什麼就競爭不過中印了呢?難道東方魔法開始生效了?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歐洲的藥品報銷制度有關。根據歐洲醫保公司的規定,只有價格最便宜的原料藥,才能贏得招標。不然的話,就得退出報銷行列。

哪裡的原料藥最便宜?毫無疑問,中印最便宜。根據一個籠統的數據概括來看,中國原料藥比歐洲同類原料藥要便宜30-50%。

即便是漂洋過海過來,算上運費和關稅,也比歐洲原料藥要便宜兩成。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自然都傾向於中印原料藥了。畢竟有便宜的產品不買,硬是買貴的?

至於中國原料藥爲何比歐洲便宜?這就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了。

一方面,由於中國的原料藥市場規模比較大,因此可以有效平攤原料藥的研發生產成本。

中國的原料藥市場有多大?早在2020年,中國原料藥市場的營收就高達3945億。到了2022年,這份營收更是上升到了5319億。

在後面的幾年時間裡,每年的增速都有15%以上,可謂是盈利滿滿。

有了這麼多的錢,接下來就好辦事了。比如繼續投入研發、擴大生產等,都能一一落實。

尤其是近些年,我國在原料藥生產上的投入,更是百花齊放。

比如2024年3月,四川特色原料藥中試基地項目,就舉行了一場簽約儀式。總投資將近20億,以擴大四川地區原料藥的基礎產能。

此外,山東萊陽近期也投資了200億,在當地建了一個國藥醫藥產業園項目。還有興柏科技,在河北滄州也投資了3.8億,做了一個年產900噸農藥原料藥的項目。

可見,如今我國的原料藥生產進度,儼然呈現出了一種蓬勃發展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原料藥能衝出世界也就不足爲奇了。

相反,歐洲就無法做到這一點。歐洲本就國小人少,廠子不多,因此原料藥的產能產值遠不如中國。

比如用於解熱鎮痛的安乃近,在歐洲只有一家工廠生產。這樣的規模,顯然撐不起歐洲的原料藥市場。

沒有充裕的產值,就意味着沒有錢,當資金無法回籠,產業也就不可持續了。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歐洲藥廠,由於沒錢繼續搞研發,擴大生產體系,只能守着家底吃老本。久而久之,這些產業也就逐步萎靡了。

除了市場不給力以外,在生產成本方面,歐洲也比不過中國。

由於我國的中草藥種植園規模大、產量高,因此咱們的原料藥採購成本極低。

此外,原料藥生產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咱們的勞動力成本也低。當這些成本優勢一一疊加以後,咱們自然就把原料藥的價格打下來了。

至少以歐洲目前自身的生產成本,是無法與中國進行抗衡的。

中國都比不過,更何況是印度了。相比於中國而言,印度原料藥的生產成本更低,便宜的就跟不要錢一樣。這樣的產品,歐洲還怎麼比?比不過,根本比不過。

歐洲的反依賴措施

當然了,爲了防止被中印卡脖子,歐盟也在原料藥生產這塊,開啓了許多反依賴措施。

比如奧地利就出資5000萬歐元,對山德士的抗生素工廠進行了改造和擴建,以維持歐洲僅存的最後一家青黴素廠子。

此外,德國也開始立法,來保證歐洲本土原料藥生產商的存活率。

早在2023年7月的時候,德國就頒佈法律,要求醫療保險公司對歐洲本土的原料藥製造商降低招標門檻,以讓更多的歐洲本土藥廠能上桌說話。

然而,德國看了一圈發現,歐洲已經沒剩幾家原料藥製造商了。面對這樣的窘境,德國立法人士也很頭大。

總之,在原料藥供應這塊,歐洲不想依賴也得依賴了。畢竟你自家廠子都快關門了,又怎能與中印進行PK?

爲今之計,歐洲只能和中印兩大供應搞好關係,爭取拿個最低價,才能保證利益最大化。

不然的話,萬一惹惱了龍哥和三哥,今後就只能被卡脖子了。相信這一點,並不是歐盟想要看到的。至於歐盟接下來該怎麼做?就得看歐洲人自己的覺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