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 專家:外企風險升高

中國昨天通過新修訂的「保守國家秘密法」。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國官員不懼於針對外國企業,這次修訂的法律又給了他們新的工具,將對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7日通過新修訂的「保守國家秘密法」,將於5月1日起實施。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表示,修訂後的「保守國家秘密法」進一步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和監管措施,爲「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提供更有力保障」,有關方面要抓緊制定配套規定。

德國之聲今天報導,據「華爾街日報」引述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執行主任凱洛格(ThomasKellogg)表示,中國近年已通過、修訂超過20部國安法律;如今新修「保守國家秘密法」,是北京強化國安的最新一次法律舉措,但「大概不會是最後一次」。

凱洛格指出,「擁有任何非公開資訊的風險變得更大;近年來,中國官員更不懼於針對外國企業或騷擾記者,這次修訂的法律又給了他們新的工具」,而隨着中國加大對資訊的管控力道,可能對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報導提到,中國近期收緊對外企的控制,讓外資感到不安。去年7月起,中國實施新版「反間諜法」,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警告,該法會使在中國的外企面臨中國監管部門更嚴格的審查,加上「反間諜法」擴大定義範圍,外企所掌握的資訊,可能被北京視爲危及國安的情報。

根據新華社發佈的最終修訂版保密法,附則內納入了「工作秘密」,要求當政府機關或黨政單位取得「不屬於國家秘密」但泄露後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的事項,應「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此外,還將另行訂定「工作秘密管理辦法」。

報導認爲,北京當局這次修訂內容涵蓋過去不屬於該法規範的「敏感資訊」範圍,顯示北京對潛在國安威脅進一步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