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釋放科技創新“她力量”

原標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釋放科技創新“她力量”

中國科學報記者 沈春蕾

中國科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女科技工作者規模總量超過4500萬人,較2011年增長了80%,在全國科技工作者中的佔比超過40%。

儘管這些年女科技工作者數量出現明顯增加,但科技界還是存在女性不如男性的偏見,甚至導致部分女科技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和能力產生懷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志珍在科研崗位工作了60年。她一直堅信:“男人能幹的事情女人都能幹!”

近日,王志珍在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分享了作爲一名女科技工作者的心得體會,希望幫助釋放科技創新“她力量”。

成長爲優秀的女科學家

王志珍小時候看到過很多新中國培養的女飛行員、女火車司機、女科學家、女醫生、女地質勘探隊員等,這在她心中埋下了自立自強的種子。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畢業後,王志珍成爲一名科技工作者。她趕上了“科學的春天”,先後作爲訪問學者前往德國、美國、加拿大學習和工作。

“在國外的實驗室裡,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一起工作,討論科學、交流文化、探討人生,我學到了很多過去沒見過、沒聽過的科學發展前沿知識和科學實驗的先進技術,特別是科學研究的邏輯思維,這對我回國後的工作有很多啓發。”王志珍回憶道。

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很幸運地在鄒承魯等老一輩科學家的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並在耳濡目染中明白了一個道理——科學家要有創新的思想、聰明的實驗設計能力、縝密的邏輯思維,以及由於熱愛而不斷追尋的堅持。

在當時簡陋的實驗室裡,王志珍開創了摺疊酶和分子伴侶研究的新方向,推動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的步伐,她也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女科學家。

同等條件下平等對待

如今,王志珍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的年輕女性投身科研工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經過50年的努力,提高女童入學率這個目標目前已經基本實現,而且在高等教育階段,很多國家的女大學生數量略高於男生。

王志珍表示,在全球範圍內,女學生在科學教育方面的流失不是出現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而是出現在研究生階段。

聯合國下轄機構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指出,教育上的性別平等進步並不意味着行業和就業上性別分化的自然減少。這說明,實現男女平等,不僅要靠教育,而且應該消除文化和社會偏見。

在我國,2021年,全國婦聯、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實施科技創新巾幗行動的意見》,推動全國31個省區市女科協組織實現全覆蓋,提供健康保健、養老育幼等暖心服務,爲女科技工作者營造生育友好型工作環境。

王志珍說:“作爲女性,我們不需要照顧,我們需要在同等條件下得到平等的對待。”

近年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採取了同等條件下“女性優先”、允許孕哺期女性延長項目週期、提升女性專家評審參與度等措施,特別是放寬了女性科研人員申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年齡限制,爲更多青年女性科技人員獲得項目資助、開展基礎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別是爲培養造就更多女性科技領軍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這些措施獲得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歡迎,而政策落實後的實際效果也已經逐步顯現。

撐起科研事業“半邊天”

研究顯示,女性和男性的智力在生理上是沒有差別的,女性在細心、耐心、韌性上更有優勢,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更自律,追求完美,所以完全可以和男性一樣做出好的工作。因此,王志珍的實驗室團隊總保持約一半的女學生。

家庭和工作如何合理安排和平衡呢?面對這樣的問題,王志珍表示,家庭的另一半同樣應該擔當家庭責任,絕不應該只由女性承擔。

“女主內男主外”“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王志珍希望女科技工作者不要被這些落後傳統思想束縛,更不能跌入喪失尊嚴的深淵,而要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獨立精神、獨立地位的現代女性,以陽光的心態、健壯的體魄、科學的生活方式,追求熱愛和感興趣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

做科學研究就是要有探索精神,發現前人所不知道的事物,在和權威意見或主流意見不同的時候,敢於在尊重科學的同時追求真理,做理性的不懈堅持者。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女科學家活躍在各個領域,她們撐起了科研事業的“半邊天”。王志珍表示,女科技工作者和女學生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途、更加明確的奮鬥目標,因此更應該在新時代爲國家發展立新功。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