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共同約定,跨國公司CEO天團進博會再集結

如果說首屆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單向邀約,之後的每一屆便是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共同約定,反映了大家對開放合作的共同心願。

在11月5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發表主旨演講時作如上表述,爲這場全球首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賦予了浪漫的色彩,也向在現場赴“七年之約”的跨國CEO天團、政府及機構代表們發出了共商合作的開放邀約。

舉辦進博會是中國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是面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進博會已成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官方數據顯示,前六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了4200億美元。此次進博會,各方參與力度更進一步,共吸引了15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近3500家參展企業齊聚於此,共話中國機遇,共享開放紅利。

李強表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擡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和平和發展事業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提升開放,推動持久的和平穩定、發展繁榮。

在開幕式上,李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在堅持重信守諾中更好凝聚開放共識。各方應共同遵守國際經貿秩序規則,切實履行多雙邊經貿協議。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二是要在堅持互利共贏中更好拓展開放空間。各方應堅持以彼此成就的胸懷,通過更緊密的市場和資源對接,以更有利於創新合作的方式,開闢發展新空間。中國願進一步開放超大規模市場,包括實施單邊開放措施,落實好給予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等,持續辦好進博會、廣交會等展會,真正把中國大市場變成世界大機遇。

三是要在堅持命運與共中更好擔起開放使命。中國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爲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發展中國家更好分享全球化紅利,願同各方繼續密切在國際經濟組織的協調配合,率先探索實施世貿組織《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等成果,攜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經濟的良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政府有能力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爲推動全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貢獻更大力量。

在全球價值鏈重構和中國的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趨勢下,跨國企業也在變革中重估中國機遇。

11月5日拍攝的第七屆進博會中國館。新華社圖。

跨國CEO天團再度集結

據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介紹,今年的進博會企業展繼續保持36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了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爲七屆“全勤生”。

作爲全球精準放療領域的跨國集團,“鐵桿粉絲”醫科達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龔安明和醫科達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盛皓然(Gustaf Salford)出現在了開幕式現場。兩名高管一同出席的背後,是這家首屆進博會上唯一的放療行業展商對於這一平臺的重視。在今年的進博會上,醫科達繼續首發多項創新技術,並在現場宣佈成立國藥醫科達-東風總醫院國際培訓中心,踐行“在中國爲中國”戰略。

“作爲全球共享合作的國際平臺,進博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政府部門和行業專業觀衆,這種‘綜合’性爲企業帶來了多元機會。”同樣一屆不落的霍尼韋爾中國總裁餘鋒表示,進博會早已成爲霍尼韋爾創新技術成果的首發地、推動高層級對話的輸出地和構築開放合作生態圈的策源地。進博會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縮影和有力例證。在中國持續推進能源轉型和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霍尼韋爾期待藉助“進博加速度”,善用全球經驗與本土創新,與中國客戶和合作夥伴共同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全勤生”蔡司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告訴第一財經,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持續放大,角色也在不斷升級,從一開始的更多爲了促成生意到現在搭建與政府、上下游、消費者等整個生態溝通的平臺,並集合多方智慧探討熱點話題,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要怎麼發展等,讓他們這樣的多元化集團有了全面展示產品和技術的機會,也有了實現跨界創新的可能。

跨國藥企賽諾菲大中華區副總裁朱海鸞在開幕式上告訴第一財經,他們把每一屆的進博會都看得很重,也見證了進博會越辦越好。進博會是高水平開放的平臺,爲全球先進的技術提供了展示機會。近年來,中國正處於創新技術的井噴時期,相關部門也給予整個鏈條提供了監管便利,這促使跨國企業選擇每年在現場首發先進技術。

“進博會不僅僅是展示平臺,還有論壇。”她提出,生物醫藥是受到政策高度監管和較大影響的行業,因此充分利用論壇,集納各方的智慧對政策進行研討,爲產品的創新、快速准入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還有利於中國的創新體系加速融入全球市場。

連續六年參展的蔻馳母公司泰佩思琦也是進博會上的熟面孔。在開幕式現場,泰佩思琦亞太區總裁楊葆焱(Yann Bozec)對第一財經表示,進博會是非常獨特的平臺,這裡不僅是展示新產品、新技術的絕佳平臺,還是與供應鏈、政府、消費者及媒體等各方交流對話的平臺,“每年我都對此很興奮,我們需要這樣的機會,也希望能獲得來自市場及社會各界的直接反饋,從而更加了解中國市場的需求和變化。”

儘管中國消費復甦面臨着挑戰,楊葆焱卻表示自己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強烈”。一方面,中國政府爲企業提供了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平臺,另一方面,中國年輕消費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我們的品牌已經挺有名了,但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對比每年獲得的新客戶數量,中國年輕人的消費市場規模太龐大了。”在他看來,中國蓬勃的電商化發展需要品牌方聆聽年輕用戶的聲音,爲此,作爲已經進入中國20多年的國際消費品牌,他們努力與中國的年輕消費者保持着深度溝通,以密切關注他們的關切和喜好,“我們一直都在,也在用心聆聽”。

‌IQAir全球CEO哈姆斯(Frank Christoph Hammes)也已經多次參加進博會開幕式,甚至在疫情期間也未曾中斷。不遠萬里親赴現場的動力,同樣是他對於中國市場不變的信心。

哈姆斯告訴第一財經,中國的消費需求還在升級,整體並沒有明顯收縮,只是供應鏈競爭更加激烈了,“有了更多的競爭者,尤其是本地的競爭者”。根據他的觀察,中國的高端和低端市場依然保持增長,面臨較大挑戰的主要是中端市場,而他們的目標瞄準了高端市場,“消費者並非不願意付錢,關鍵是有沒有好的可持續的創新產品”。

他表示,‌IQAir的產品售價是本土品牌的數倍,催化劑雖然也更貴,卻可以使用幾十年,“我們已售出20多年的設備,目前還可以通過維修繼續使用”,耐用的品質不僅能讓客戶獲得長期的數據,還能提供對於環境更加友好和可持續的產品與服務。

進博老友資生堂中國總裁兼CEO梅津利信在開幕式上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市場,也是品牌的發展策源地,大量在中國孕生的研發科技走向了全球。這也意味着,洞悉中國的創新趨勢是把握全球發展機遇的前提。他坦言,即使短期內中國的美妝市場有所收縮,但資生堂對於中國市場仍然有信心,尤其是對於創新產品帶來的增長不乏信心。

11月4日拍攝的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新華社圖。

變局之下持續深耕中國

11月4日,李強在上海同第七屆進博會參展商、採購商代表座談,新思科技、蔡司醫療、海克斯康、通用電氣、SK集團、默沙東、中國一汽、小米等企業負責人出席。

李強在座談會上表示,希望外資企業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把更多高品質商品和服務帶到中國,同時深化和中國採購商等企業合作,不僅將中國作爲出口地,也作爲重要的投資地、創業地,推動中國和世界市場更好對接。希望中外企業家繼續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在世界範圍內整合資源、佈局產業、拓展市場,持續深化貿易投資合作和產業分工協作,共促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希望大家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加強聯合研發、協同攻關,共同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培育壯大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大量跨國企業正在透過“進博之窗”更好地觀察、捕捉中國機遇,也藉着進博會的“東風”和速度,韌性應對市場變局,持續深耕中國。

“如果你看7年前的進博會,90%以上的展品是進口產品,現在50%左右都在本土生產,是大量跨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研發的產品。”福斯特表示,對蔡司而言,“在中國爲中國”的同時,“在中國爲全球”的趨勢也在加強。就在今年7月,蔡司在中國首次購地自建的項目正式落成開業,目前產能進展狀況“超出預期”。

福斯特認爲,雖然短期而言消費端面臨着較大壓力,但處於轉型升級時期的中國製造,在持續增加供應端的創新投入,這也讓他們面向B端的業務持續增長,並在今年有望在中國市場收穫兩位數的增長。

對梅津利信而言,一方面,受益於中國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資生堂近年來加快將集團的創新技術引入中國,並把中國作爲新品首發地;另一方面,他們也在不斷提升本土創新能力,聚焦中國消費者展開研究並形成解決方案,“集團將持續投資,在中國打造全球第二大的研發中心,同時加速開源創新。”

哈姆斯表示,IQAir也在根據中國消費者的特點因地制宜地調整市場策略,比如,“中國人不喜歡下載APP,我們就開發了小程序;中國消費者喜歡刷短視頻,我們也在加強與社交媒體的合作”。在華耕耘20多年,中國市場已佔‌IQAir全球市場的三成份額。

盛皓然表示,作爲中國放療事業長久的夥伴,他們期待看到創新技術在中國市場的落地能夠造福患者,也希望在中國本土的案例和經驗,成爲值得借鑑的“中國智慧”,通過醫科達的全球佈局,助力全球市場放療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