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的重點、熱點和亮點

祝融火星車拍攝的“着巡合影”圖。  新華社發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組合體。  資料照片

中國航天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近日,中國國家航天局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發展重點規劃。根據規劃,中國航天將加快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重點提升航天科技創新動力、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積極開展更廣泛的國際交流合作

火星取樣返回、建成載人空間站、擴大合作交流……中國航天事業跨越發展、大膽創新的“中國速度”,將繼續令世界驚豔讚歎。

行星探測以火星爲重點

天問”發射、“祝融”登火;“嫦五”落月、月球“挖土”;“神十二”蓄勢、“天和”將啓……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航天喜訊迭報,令國人振奮鼓舞。

“重點推進行星探測、月球探測、載人航天、重型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國家衛星互聯網等重大工程。”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說,目前航天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在制定中。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將繼續實施重大科技工程,提升航天綜合實力。

6月11日,“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着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跡”和“着巡合影”照片迅速刷屏。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揭開神秘面紗,標誌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許洪亮透露,在2030年前,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仍將以火星探測爲重點和主線。其中,2025年前後實施近地小行星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環繞探測任務,實現近地小行星繞飛探測、附着和取樣返回;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取樣返回任務;還將實施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任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說,中國下一步的行星探測有重點、有熱點、有亮點

“重點”在火星――

“火星是中國後續探測的重點,也是國際深空探測的重點。火星是我們的近鄰,科學上的意義仍然巨大。”張榮橋說。

“雖然國外在火星探測上已經取得很多成就,但實際上人類對於火星的認識還遠遠不夠――火星古環境是否適宜生命生存?古海洋是不是真的存在?火星中低緯度地下是否還有水/冰?火星的大氣是怎麼逃逸的?這些問題都還在困擾着我們。”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劉建軍表示。

“熱點”在小行星――

“小行星雖然小,但探測任務難度很大,可以帶動中國的航天技術向精細化發展。”張榮橋說,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害、小行星上的資源等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張榮橋透露,中國在推進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時,便針對小行星取樣返回任務開展了先期研製。同時,小行星取樣返回任務也是爲將來火星取樣返回技術做探索。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安排協調遞進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整體。

“亮點”在木星系――

“到目前爲止,我們對木星系的認知非常之膚淺,進行的探測也非常之有限。木星系孕育着大量科學新發現的機會。”張榮橋說,除了科學意義之外,木星系探測還能帶動更遠距離的測控、更長壽命的探測器技術和新能源的利用,有助於航天技術的深遠發展。

除了行星探測之外,在月球探測方面,中國在“十四五”時期將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等任務;後續還將發射嫦娥八號。在載人航天方面,中國將在2022年底建成長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站,開展航天員長期駐留、空間科學試驗、空間站平臺維修維護等工作。

與各國開展航天交流合作

中國的行星探測和空間站建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爲世界各國的科學探索帶來了機遇和希望。

“中國將繼續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原則,積極與各國開展航天領域的交流合作。”許洪亮說,中國將擴大航天合作交流,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據介紹,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國家航天局與歐洲空間局以及阿根廷、法國、奧地利等國家的航天機構,通過載荷搭載、測控支持、科學研究等方式開展廣泛合作。

此外,在嫦娥六號、小行星探測任務中,中國也向國際合作夥伴提供了載荷搭載的機會,還向國際社會公佈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合作的管理辦法;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發佈聯合聲明,共同邀請國際合作夥伴在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規劃、論證、設計、研製、實施、運營等方面開展合作,並將於近期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路線圖和合作夥伴指南,指導國際合作夥伴選擇可加入的領域和項目。

許洪亮說,國家航天局將陸續公佈後續月球與深空探測任務如嫦娥七號、八號等月球探測任務以及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行星探測任務的國際合作計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與國際同行一起密切協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奧秘。

在工程合作方面,中國將按計劃推進中意電磁02星、中法天文衛星、中巴地球資源後續星等衛星工程聯合研製,促進衛星數據共享與應用;在服務全球方面,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建設,提供高質量的空間信息服務,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近地小行星撞擊風險等共同挑戰;在促進交流方面,充分發揮多雙邊機制作用,支持海南國際航天城交流平臺建設,鼓勵科研機構、航天企業、高等院校等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展覽展示、人才培養等不同層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開發、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追求。我們將始終堅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原則,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廣泛合作,力爭取得更多新發現、新成果,實現科學產出最大化,讓航天探索成果爲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力量。”許洪亮說。

增強衛星應用服務能力

“我們將繼續按照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完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和配套地面設施,提升衛星對地觀測、通訊廣播和導航定位的服務能力。”許洪亮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將不斷增強衛星應用服務能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北斗導航衛星、風雲氣象衛星等衛星資源應用走進千家萬戶;高分專項工程在防災減災應急響應、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公共管理與社會服務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近日發佈的《2021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4033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16.9%。北斗三號全球系統開通服務以及“新基建”發展戰略實施,進一步刺激和拉動了各行業對北斗衛星導航技術應用的需求和投入,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獲得了重大發展機遇。

許洪亮說,在服務治理能力提升方面,將圍繞平安中國、美麗中國和數字中國建設需求,加強衛星數據產品與服務在資源環境與生態保護、防災減災與應急響應、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城鎮化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等行業領域深度應用;在服務經濟發展方面,推動遙感、通信、北斗導航應用產業化,開發面向大衆消費的新型信息消費產品與服務,豐富應用場景,提升大衆生產生活品質,推動航天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