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幹部死守禁燒秸稈 餐費花10萬…農民「玩捉迷藏」還是燒了

中國近年禁止農民焚燒秸稈,不少農民偷偷一燒了之。(取材自中新網)

中國近年禁農民焚燒秸稈,但受限農村作業水平多無法達到現行秸稈「還田」及「離田」處理方式的要求,以致秸稈愈來愈多,不少農民偷偷一燒了之,與鄉鎮幹部玩捉迷藏,結果是幹部日夜嚴看死守,全縣一個月支出餐食費用十多萬元人民幣後,秸稈還是燒了。如何避免花冤枉錢,專家籲調整政策,爲秸稈找「出口」。

半月談雜誌報導,東北部分地區隨着種植品種、種植方式發生變化,田裡的秸稈更多了。秸稈不能隨便燒,但離田還田都存在弊病,如何處置讓基層幹部和農民犯了難。

「禁燒令」下,秸稈主要有兩種「歸宿」:一是翻埋還田,儘可能把養分還給土壤;二是離田,通過將秸稈飼料化、燃料化等方式,增加其附加值。但一些基層幹部羣衆反映,這兩種方式都有弊病。

「我連續還田兩年了,秸稈泡在水裡腐爛不透,導致第二年插秧後燒根。」受訪農民反映,東北冬季嚴寒,玉米秸稈還田後,其中包含的蟲卵會使第二年蟲害風險增加,有時不得不多噴施農藥。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一些幹部說,當地水田秸稈量較大,連年還田深翻,有時導致插秧機陷車嚴重。

翻埋還田時,秸稈粉碎度越高越易腐爛。黑龍江省慶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說,還田用的大型農機加上配套機具,動輒數百萬元,一些農村地區買不起、用不上。另一名農技人員介紹,小農戶使用200馬力以上拖拉機都不多見,作業水平達不到還田需要。

與此同時,部分農村地區秸稈離田也有現實困難。黑龍江省拜泉縣一些農民說,秸稈包堆放如不能科學處理,春暖後淋雨發酵放熱會自燃,秸稈着火控制難度大,很容易復燃。秸稈打包離田,還會颳走一層黑土,而且都是地表最肥沃的一層。

黑龍江2018年起開始實行「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近年來部分農田秸稈數量明顯增加。一些地區難以完全貫徹執行相關政策,有些秸稈最終仍一燒了之。黑龍江農民表示,實在處理不了的,只能在春耕前「找機會」燒了。

有的鄉鎮幹部稱,秋收後到落雪前和穀雨前後是農民燒秸稈的多發期,從鄉鎮長到村裡的「屯長」,經常要在地頭執勤,「白天晚上都得盯着,出一個火點我們就可能被問責」。

東北北部一個農業大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算了筆賬,秋收後到落雪前約1個月,期間全縣僅供應看守幹部的餐食費用就需支出十多萬元。這名幹部說:「值守到最後還是燒了,這錢花得多冤枉」。

不論是還田還是離田,農機馬力與土地連片規模要成比例。農業專家表示,首先要繼續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加強秸稈處理所需機械力量使用,提高農機補貼、秸稈處理補貼力度。

目前,離田秸稈相當一部分用於焚燒發電。基層幹部認爲,利用方式還應加大秸稈飼料、成型燃料、食用菌基料、清潔製漿造紙等高附加值產業扶植力度。黑龍江省北潤農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侯鳳龍認爲,應對研發秸稈利用技術的企業進行獎勵。

一些農民希望,秸稈禁燒政策在執行上能更有彈性。允許適度、有序焚燒,改禁燒爲限燒。

農業專家建議,可借鑑國外秸稈計劃焚燒管理經驗,形成秸稈焚燒的規章流程,加強焚燒過程中的管控,加大對無序、非法焚燒的處罰力度。部分生態環境系統幹部建議,可選取幾個典型農業縣作爲計劃性焚燒試點區。

中國近年禁止農民焚燒秸稈,不少農民偷偷一燒了之,與鄉鎮幹部玩捉迷藏,圖爲禁焚燒稭稈標語。(取材自中新網)

來源:鄧大爺談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