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會議 陸專家解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陸專家解讀中共政治局會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提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吳一平表示,大陸各省市在資源稟賦、技術基礎和營商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要基於自身的基礎條件選擇適宜的產業及技術,利用超大規模市場的凸出優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深度結合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性、主動性。

自從去年9月,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以來,大陸全社會都非常關注。

此前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他所在的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

4月30日會議指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認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像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不顧實際情況,各個地方都一擁而上,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最後不僅給地方財政帶來嚴重的壓力,也帶來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新發展格局下,需要根據當地比較優勢發展,針對已有的產業結構和未來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鍾輝勇說。

吳一平稱,隨着科技創新進入「無人區」,未來的發展方向難以精準預測。能夠做的是,爲有勇氣創新、有能力創新的企業家營造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生態,讓新技術、新業態、新企業不斷從高品質的「土壤」裡 「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