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採購電腦「在地化」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北京當局正加強科技國產化,去年十二月已發佈更嚴格的政府採購準則,將逐漸在政府的個人電腦(PC)與伺服器汰除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的微處理器晶片,並減少採購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與外國制的資料庫軟體,同時也在國營企業內部推動在地化。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財政部和工信部去年十二月廿六日公佈新準則後,官員今年已開始遵循最新的PC、筆記型電腦及伺服器準則,命令鄉鎮層級以上的政府部會和黨務機關在採購時,須納入購買「安全且可信」處理器與作業系統的標準。根據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發表首份「安全且可信」處理器與作業系統的清單,清一色都是大陸企業。

最新的政府採購規範爲大陸以國產技術替代外國科技的最重大舉措,勢必將衝擊經營大陸市場的美國企業,首批受影響者將是全球主要PC處理器製造商英特爾和超微。微軟和英特爾都拒絕評論,超微、大陸財政部、工信部及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則尚未迴應。

不過,英特爾或超微的處理器晶片要獲准的難度可能很高。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的通知顯示,北京當局在評估時,生產商必須提交產品的完整研發文件與程式碼,評估的最高準則爲在大陸完成設計、開發及生產的程度。

知情人士透露,國營企業也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告知,須在二○二七年前完成過渡到國產科技供應商。國營企業去年起便已每季回報汰換資訊科技(IT)系統的進展,但仍允許保留一些外國技術。

省級與市級財政機關最近幾個月已針對新準則發出十幾份通知,希望確保遵循採購規範。

爲紹興市採購電腦的一名人士說,他的同事別無選擇,只能習慣國產作業系統,「我們正在替換裝有外國晶片的老舊電腦」,「在這次採購後,基本上辦公室的每個人都將有一臺國產電腦,安裝Windows系統的老舊電腦仍能在特定情況下使用」。

浙商證券分析師團隊指出,大陸二○二三至二○二七年必須投資人民幣六六○○億元(約臺幣二點九兆元),替換政府、黨務機關及八大產業的IT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