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導致失語 血管內頸動脈支架助翁開口

亞大醫院中風中心主任楊道傑提醒,有三高、長期抽菸與冠狀動脈或周邊動脈疾病病史民衆,若出現類似中風症狀,應及早就醫。(林欣儀攝)

頸動脈支架置放示意圖。(亞大醫院提供)

高齡73歲的呂姓老翁,今年9月間因左側中大腦動脈梗塞性中風,導致他右側身體偏癱並有失語情況,爲幫助他恢復,亞大醫院醫療團隊採用「血管內頸動脈支架」治療,目前呂男意識狀況語言表達能力大幅獲得改善,未來將持續復健。

亞大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楊道傑指出,呂男因頸動脈狹窄引發缺血性腦中風,其狹窄原因多爲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內膜增厚、導致血管阻塞或形成血栓剝落,而呂男病後出現失語症,只能以點頭、搖頭與家人交流,讓他心情大受打擊。

楊道傑表示,目前治療頸動脈狹窄,除服藥預防血栓、開刀取出血管斑塊,另也可在血管內支架治療,其中,開刀可完整取出血管斑塊,適合血管有不穩定斑塊的患者,而血管支架不需全麻手術時間較短,適合年紀大、曾接受放射治療高位狹窄的患者,兩者效果相當、風險小。

考量呂男情況,醫療團隊由股動脈穿刺,置入導管導絲至其狹窄內頸動脈處,先置放攔截血栓的保護傘,再置入支架撐開血管狹窄處,以打開狹窄的血管,改善腦部血流,透過神經科心臟科團隊合作,幫他恢復語言能力,目前雖無法暢談,但比原本進步許多。

楊道傑表示,頸動脈狹窄可分「有症狀性」及「無症狀性」,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是指半年內曾發生缺血性腦中風,但若頸動脈窄到原本的50%以下,即使沒有出現中風症狀,也可能會有暈眩、記憶力衰退、失智症情形建議若有中風症狀合併頸動脈狹窄60%以上、或無症狀但頸動脈狹窄達80%以上者,都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