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案督辦助力紅山文化發揚光大
9月22日至23日,中華文明的璀璨星辰——“紅山文化”命名70週年研討會在赤峰市舉行,以紅山文化考古成果探尋中華文明共同的文化根脈。
早在今年年初,赤峰市政協委員,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考古博物館館長劉國祥提交提案《關於利用赤峰史前考古成果揭示中華五千年文明圖景的建議》,提案建議赤峰市牽頭籌備並組織召開紅山文化命名7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開展相關活動,對典型紅山文化遺址進行調查和發掘,舉行紅山文化專題成果展覽,出版相關論文集與文物圖錄,拍攝考古紀錄片,推動紅山文化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等。這件提案引起赤峰市委高度重視,市委書記萬超岐將其作爲重點提案進行督辦,先後就相關工作作出6次批示。
“中國境內名山衆多,如果說有哪一座山承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源頭的歷史,唯有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紅山。”劉國祥在提案中介紹,紅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因發現於赤峰市紅山而得名,以西遼河流域爲中心,分佈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紅山文化的發現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文明化發展進程中佔據關鍵地位。1954年,著名考古學家尹達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今年已70週年。
赤峰市境內現存紅山文化時期遺址725處,是紅山文化分佈區內遺址最密集、最集中的地區,見證了紅山文化孕育、形成、發展的整個過程,是紅山文化的核心分佈區。
4月28日,萬超岐來到紅山區魏家窩鋪遺址、紅山遺址羣現場開展提案督辦調研,並在紅山文化博物館主持召開座談會。“紅山文化是赤峰市,也是內蒙古的獨特資源,應該堅持不懈做好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工作,加強紅山文化遺址發掘、保護和利用,力爭形成一批新的重大考古成果,不斷提高紅山文化知名度。”萬超岐說。赤峰市人民政府、文旅部門等紛紛就落實提案建議提出了措施辦法,並積極行動。
今年4月開始,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項目團隊在赤峰市敖漢旗開展了爲期近4個月的考古調查,在敖漢旗完整地發掘出內蒙古迄今考古發現最大的一座紅山文化晚期積石冢;一次性出土百餘件紅山文化玉石器,基本涵蓋了紅山文化玉石器的類型,填補了自治區紅山文化出土玉器考古研究的空白;首次發現南方北圓、南壇北冢的墓葬兼祭祀爲一體的建築遺存,基本辨識清楚該建築的佈局特徵與營建順序,爲探索河套地區龍山時代“藏玉於牆”現象來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紅山文化”命名70週年研討會期間,出土玉石器首次面向公衆亮相,其中,冢內大墓出土的玉龍是目前考古發掘出土的玉龍中體量最大的一件,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學者還實地考察了發掘現場,大家紛紛建議,進一步加強對紅山文化的宣傳保護,研究其價值和意義。
在赤峰市委高度關注和持續推動下,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提升工程被列入國家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專精特新”項目,預計2025年12月前開工建設。紅山文化博物館今年被選爲央視《中華文明地標》拍攝地。博物館每年還面向青少年開展社教活動30餘場,參加者2萬多人,通過“二十四節氣”“日出紅山”“紅山記憶 多彩北疆”等系列宣教活動,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紅山文化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目前,赤峰市正在積極推動紅山文化申報世界遺產工作,赤峰市政協多年來也持續呼籲政協委員爲申遺建言獻策。(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