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瘋搶的「網紅神藥」,已致多人死亡

文/汽水

編輯/米利暗

你知道彩色湯圓、紅燒肉和滷豬蹄的共同點嗎?

除了好吃之外,它們的共同點是會用到同一種原料——紅曲。

紅曲是一種廣泛用於食品的原料和天然着色劑,可以釀酒釀醋,做腐乳,給肉、蛋糕和麪食上色。

最近紅曲出事了。

日本藥企小林製藥的“紅麴膽固醇顆粒”(主要原料是紅曲)已致5人死亡114人入院,有部分患者服用後出現了腎病症狀,連日本首相都出面迴應了問題。

小林製藥致歉並宣佈自行召回約30萬份售出商品,但影響依然在擴大。

小林製藥生產的紅曲原料有80%都銷售給其他公司,用於製造食品、調料等,涉事公司超過170家,其中包括多家中國公司。

作爲日本藥企的“百年老店”,小林製藥2023年的中國銷售額達136億日元(約合6億人民幣),這款商品出事前,國內主流電商平臺都能買到。

雖然現在相關商品已經在各大平臺下架,但原料泥牛入海,放在哪裡都是隱形炸彈。

隔壁工位的小K和我盯着已下架的三款小林製藥商品,劫後餘生地回憶起以前吃過的日本保健品。

我們這些年交的智商稅,估計有一半都貢獻給了日本藥廠。

“神藥”變禁藥,嚇暈消費者

如果小林製藥的名字還有些陌生,那麼小林製藥的土豪金包裝的暖寶寶貼你一定多少見過。

小林製藥可以說是“網紅產品專家”,類似於退燒貼、內衣洗液等產品也一直在中國互聯網上備受追捧。

儘管許多消費者的體驗是效果和普通冰塊和幾塊錢的香皂效果相差無幾,但是經過小林一包裝立刻身價翻倍。

效果不明顯,對於智商稅產品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局,比沒效果更恐怖的,是傷害你的身體。

例如曾經學生黨上班族必備的FX參天眼藥水,這款眼藥水號稱“世界上最涼的眼藥水”,傳聞中的“紅血絲殺手”“眼用版魔爪”(添加了牛磺酸),當年“娜扎何炅王菲”都在用。

愛用者對這款眼藥水是欲罷不能,哪怕它上眼像上刑,也無法抵抗。

“滴的時候像辣椒水,感覺自己要瞎了。2分鐘後整個世界都明亮了。”

這款產品在2019年被曝在加拿大禁售,沒有通過當地食藥監督局的註冊。

專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款眼藥水部分成分長期使用並不健康,如果點的頻次過高,眼部血管可能會失去彈性,導致紅血絲很難消失,引起血壓增高的不良作用。

網紅EVE白兔止疼藥一度也是很多青春期少女的痛經“續命藥”,半小時就能起效,能治痛經、偏頭痛、牙痛、肌肉痛、關節痛等,而且號稱無副作用。有消費者偏頭痛嚴重,逢痛就吃,已經養成習慣。

然而這款止疼藥的成分“丙戊酰脲”在我國並不能作藥用,並在多個國家遭到禁售,因爲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導致患者出現出血不止、牙齦出血等症狀。

除了頭痛藥、眼藥水之外,清腸減肥的通便藥也是日本保健品出事的重災區。

風很大的皇漢堂便秘丸也一度站上風口,暱稱“小粉丸”。它被代購們捧爲“純植物”“無副作用”的清腸減肥藥。

有不少消費者常年使用已經對其產生了依賴性:

“不吃就不能排便”

“一開始買一盒後來越買越多,完全戒不掉”。

“小粉丸”被曝是刺激性瀉藥,並不適合長期使用。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一女孩吃“小粉丸”瘦到體重只剩50多斤,身體多器官出血,通過糞菌移植才逐漸恢復健康。

本來以爲是散財養生,實則吃下去的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用久了得去醫院保命。

這些藥品均是日本藥妝店就能買到的OTC非處方藥,是日本隨處可見的家庭常備藥。只有一類非處方藥需要在藥劑師指導下使用,二類三類OTC藥品,只要消費者喜歡就可以隨便囤。

除了這些“偶發性”的產品出問題之外,日本藥廠可謂是劣跡斑斑。

2021年新華社就曾報道過,小林化工一款治療腳癬的抗真菌產品中混入了超過日本相關規定最高限量2.5倍的催眠成分,導致部分患者服藥後失去意識,造成22起交通事故。還有2人服下藥後死亡。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小林化工公司不僅有“八大過錯”,還被調查出長達約40年的藥物質檢結果造假記錄,生產的約500種藥品中,約80%都有虛假製造記錄。

有駭人“前科”的小林化工,當時接受了日本相關法律誕生以來最長的停業處分。

小林化工和小林製藥雖然沒有關係,但日本藥品質量問題頻發,監管不力是事實,這些過去的日本“神藥”步下神壇也是意料之中。

日本產品曾經高質量、注重安全的印象,被日本人自己摧毀,精耕細作的“匠人精神”變成了“坑人精神”。

有這麼多問題隱而不發,過去消費者是如何愛上日本“神藥”的呢?

這就得從2015年興起的海淘熱和營銷風說起了。

日本藥妝的極致營銷

2015年,日元貶值(從2012年開始對人民幣貶值超過30%)、日本簽證放寬、免稅商品範圍擴大,匯率等同於寫上“七折促銷”的日本成了國人出境遊的熱門目的地。

中國消費者去日本買的東西不只是名牌奢侈品,更多的人會帶回大量的平價藥品、化妝品和日雜貨。

2014年開始,中國社交網絡上就有各種“去日本不得不買的12種神藥”的流傳,12種藥品中就有5個產品來自小林製藥。

移動互聯網早年的種草紅利,竟然被日本藥廠默默吃去。

“七折”,“保健”,“日本製造”,這幾個關鍵詞成了當時的流量密碼。

小林製藥曾公開數據,因爲被中國網絡媒體推薦,2015年第二季度銷售額增長至上年同期的5倍多,整個2015年小林製藥股價大漲40%。

雖然日本保健品企業否認在中國網絡上“僱水軍”,當時的日本藥妝產品宣傳和服務體驗屬實是把中國遊客吃得死死的。

爲了迎接大批中國遊客,日本各大藥妝店推出了退稅通道,免費WIFI,還配備了懂中文的櫃員和爲中國消費者特供的專櫃,將熱門商品集中陳列。

小林製藥的退熱貼還特意推出了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土豪金”包裝和漢字版包裝。

服務之周到、態度之專業讓人想不記住都難,“有顧客詢問立刻停下來”“開門時間精確到秒,目送客人到視線外”。

此外,日本藥企還抓住了營銷的精髓。

一是在商品概念上做微創新;

二是盡所可能地“蹭”,蹭IP、蹭環境問題、蹭中國的漢方古籍;

三就是日本代購爲了賣貨張口就來的推薦語。

有些推薦語堪稱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據媒體報道,小林製藥過去是擅長在小衆市場開發獨特日用品的生產商。

翻譯一下就是鬼點子多,小林製藥還擅長將鬼點子用直白的商品名、簡單易懂的圖畫包裝出來,像是“液體創口貼”,刷體做得像指甲油的刷頭,有不少好奇的消費者就會抱着新奇有趣的心理帶一個回家。

至於”蹭“,誰能在旅遊時抵抗一款Hello Kitty或者迪士尼聯名限定的化妝品呢?

另外,當時正是霧霾肆虐時期,日本藥廠看準這一商機,宣傳潤喉糖龍角散、中成藥清肺湯DUSMOCK具有抗霧霾作用,在包裝上標識“適合空氣污染”,可說是看準了中國人的健康焦慮。

部分漢方藥還借中國醫典爲自己站臺,有一款武田漢方便秘藥,據聞就是根據《金匱要略》並採取天然植物成分製成的漢方藥。

巧舌如簧的日本代購,把售價偏高的玫瑰眼藥水說成是“眼藥水界的愛馬仕”,還有一些眼藥水號稱可以讓眼球變香,讓眼睛變白,預防眼部疾病。

Pola美白丸甚至被推薦給孕婦,據說吃了能夠使嬰兒變白。

推向極致的產品宣傳,新奇又少見的保健藥品,再加上國內缺少正規購買渠道,讓當時的赴日遊客對高性價比的日本藥妝着了迷。

有赴日遊客表示自己完全“欲罷不能”,買的日本醫療保健品塞滿了箱子。

“日本藥妝店太好逛了……買了這個又想買那個,感覺還沒有買夠,(旅行箱)實在沒法裝了,只有下次來的時候再買。”

過去的日本汽車和輕工業國際口碑極好,豐田、索尼、優衣庫等品牌的高質量商品爲“日本製造”打響名號。

2015年時,日產的松下、東芝、三菱空調比國產空調要貴一倍,卻仍然不愁銷路,只因日產的濾鏡。線上線下到處都流傳着“一件日本家電(或日用品)能用幾十年”的質量神話。

小米雷軍早年間說互聯網企業應有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中的前三項便是日本的企業文化。

長久以來的國際口碑和文化渲染,讓很多中國消費者一時之間都對日本製造產生了厚厚的濾鏡。

但工業製造厲害,並不能保證食品和藥品生產的絕對安全。

許多消費者對日本製品無條件信任,給了日本藥廠鑽空子的機會。

日本其實是智商稅大國

保健品智商稅我們這些年也見過不少了。不少童年時在電視上的洗腦廣告,就是讓老闆們賺得盆滿鉢滿的智商稅。

然而一些風很大的保健品其實仔細一溯源就能發現,源自日本的還真不少。

曾經是時髦纖女人手必備的寶藏飲品酵素,號稱可以減肥排毒,養顏變美。酵素聽起來與維生素、纖維素相似,富含各種水果植物,好像一飲而盡後腸動力都立刻回來。

其實酵素在中文裡就是酶,到了腸胃裡立刻失去活性,都是果蔬+微生物發酵而成的製品,與吃肉、喝酸奶並沒有本質區別。

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青汁,綠汪汪的速溶飲,據傳能夠補充纖維素、解決便秘、預防高血壓。就衝着它詭異的外觀,難喝至極的口感,喝下它費的老鼻子勁,不多來點作用都對不起個人的付出。

這款飲品在日本確實有六七十年曆史了,據說是爲了解決戰後糧食短缺、蔬菜供應不足而發明的。

在蔬菜供應充足、幾塊錢一大把還物美價廉的中國,哪裡需要這種應對饑荒而生的速溶飲品?十塊錢買點真蔬菜榨果汁,都比它來的實惠好喝。

還有抗氧化的“水素水”,實際就是加過氫的水,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顯示飲用這種水對人體有益。

添加“負離子”的各種電子產品,被三個負離子專家上綜藝帶火,據說有抗氧化、活血等作用,其作用也是被誇大的。

被中文互聯網作爲抽象梗收納的“量子波動速讀術”,宣傳1-5分鐘就可以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其理論依據就是一位日本老太太飛谷由美子提出的,雖然也沒有任何作用就是了。

日本出口的智商稅,都是拋開科學談作用,事實不管談感受。

氣氛一烘托,商品就出手,money入兜後,身在日本的無良商家,哪裡還管中國消費者洪水滔天?

隨着海淘渠道發展完善,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貨比N家。現在即使是中美澳新的保健品放在一起,國產品牌也很亮眼。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相關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保健品市場結構裡本土品牌佔比52%,進口占比48%。

一個國家的產品口碑再好,也不必產生濾鏡,畢竟騙子和壞人收取智商稅不分國別。

面對那些概念新奇的保健品,一定要擦亮眼睛。畢竟保健品這東西,也不能真的治病,都是吃了求個心安,很多時候不吃不僅省錢,而且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