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輸贏一線間 2024勝負關鍵在投票率

2024總統副總統及立委選舉明天就要投票了,輸贏一線間,最後決戰關鍵就在投票率。圖爲4年前地方投票的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4大選藍綠白三腳督,總統、立委選情相互牽動,今年選戰被公認是最近20年最詭譎的一次大選。明天就要投票了,輸贏一線間,最後決戰關鍵就在投票率。

在藍白合破局後,總統大選3組人馬在11月24日登記截止最後一天才正式登場,所有選舉造勢、政治攻防都壓縮在最後1個多月出籠。政壇人士形容,選情緊繃可能打個噴嚏就翻盤,投票率高低是關鍵;藍綠白基本盤對決,誰能催出更多支持者,誰將是最終贏家。

觀察歷年總統大選,2000年廝殺慘烈,當年投票率82.6%,創選舉史上最高投票率紀錄,當年陳水扁總統在三腳督險勝,完成首次政黨輪替。接着幾次大選的對戰卡司級別不同,投票率也逐年下滑,直到2020年總統大選「反送中」推波助瀾,青年返鄉投票浪潮帶動蔡英文總統狂掃817萬票,當年投票率74.9%,創下近年新高。誰能帶動投票率風潮,愈有機會入主總統府。

以往綠營死忠支持者被形容即使地震、颳風也會出門投票,但民進黨執政8年包袱重,「討厭民進黨」氛圍依舊,綠營動員能量不若往年;在野黨陣營則是「藍白合不合」吵了大半年,2024大選藍綠白都欠缺選戰主軸,缺乏感動人心的故事。雖然造勢晚會常見人山人海,但中間、年輕選民兩大族羣仍是冷眼旁觀,如何催出最多支持者,成爲各陣營最後階段的拚勝策略。

選前任何突發事件都觸發敏感效應,國防部發布國家級警報,英文標示錯把衛星寫成飛彈,行政院長陳建仁第一時間也口誤稱「中國發射飛彈」,錯上加錯的脫軌言行,讓藍營質疑「意圖不軌」,背後充滿選舉算計,民進黨藉由「芒果乾(亡國感)」,希望再複製反送中的政治紅利。

之前幾次衛星飛越,國防部都秘而不宣,選前4天卻刻意大放送,看似衛星簡訊,更似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催票簡訊,釋放中國介選的危機感,透過簡訊號召綠營支持者歸隊,加上檢調徹查里長赴陸旅遊,卻對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趙天麟的泄密爭議消極擺爛,國家機器介選的疑雲一直「在路上」,可能嚇跑更多的中間選民。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最後階段全力播放「臺灣的未來」催票廣告,侯辦特別復刻前總統馬英九2008年「準備好了」競選廣告手法,背後不無侯辦執行長金溥聰操刀的身影,藉由國民黨執政縣市長爲侯友宜背書,再度營造「地方包圍中央」政黨輪替的氣勢,當年「馬隊長」交棒給如今的「侯探長」,對藍營傳統支持者有固票效果,也號召鴻海創辦人郭臺銘等「經濟藍」歸隊。

未料,馬英九最近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提及「相信習近平」言論,嚇得侯友宜立刻保持距離,表明他和馬不同調,「從來沒有存在不切實際的想法」,連選前之夜團結造勢都寧願婉拒馬參加,讓原本預期的催票效果打了折扣。

在藍綠夾擊下,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則是空軍、陸軍並行,一方面靠「孫子兵法」、「小草行動」,希望年輕人向長輩拉票,一方面也寄希望於今晚凱道大造勢,在最接近總統府的地方營造勝選氣勢,爭取觀望的中間選民支持。尤其賴清德昨晚在凱道號稱涌入20萬人,柯文哲今晚拚場更是輸人不輸陣。

柯文哲固然擁有廣大柯粉支持,但民衆黨組織不若傳統藍綠,連柯自己都難以預測得票結果。年輕票的特性就是來得快、去得快,被稱之爲難以捉摸的「空氣票」,年輕人當天會不會出門投票纔是重點,柯文哲選情變數也左右勝負結果。

明天投票,臺灣大選是2024年全球首戰,各國都關注,因爲選舉結果不僅攸關臺灣前途,更牽動兩岸關係、美中競合;藍綠白代表不同價值觀和路線,你我手中這一票何其重大,這一票影響的不只是2024年,結果更可能是「戰爭與和平」分野,只有站出來投下這神聖的一票,才能決定臺灣的未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