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把斷掉的象鼻子黏回去?

東北角景點象鼻巖的鼻子斷掉了,有民衆發起『把斷掉的象鼻子黏回去』活動。圖爲象鼻巖被海浪打斷前的樣子。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東北角著名景點象鼻巖的鼻子斷掉了,昨天一天媒體、臉書滿是追憶,驚訝、不捨…,但大致都瞭解這是自然界的必然現象,象鼻巖不在了,民衆也體悟到對於自然景觀要有積極的保護行動。或許出自強烈的失落感,昨天有民衆發起『把斷掉的象鼻子黏回去』活動,怎麼黏?活動沒有說明,希望民衆的熱情不要進一步傷害脆弱的地質景觀。

象鼻巖形成多久了?學術界沒有研究,但知道成分是砂岩,應該不算脆弱;遊客爬到象鼻子上拍照、嬉戲,應也不致造成象鼻子斷掉,事實是象鼻子沒斷前即已觀察到岩石有裂痕,那是岩石的節理,自然的風化作用會由裂縫處破壞,不少學者看到裂縫,但認爲再一千年也不會斷,誰知道短短几年就斷了。

象鼻巖所在的東北角是臺灣很嚴重的地質侵蝕區,該處不但海流強勁,東北季風也毫不留情地蝕刻,尤其象鼻巖單邊拱門的結構,相較於對稱造型的海拱門,承受的海流、季風衝擊,事後回顧可能承受力弱了些,但何時會斷?完全由大自然決定,累積到臨界點,崩塌是自然現象。

象鼻巖應申請較高層次的保護,很多機構、民間團體都有此認知,也曾數度提出自然紀念物、海岸保護區、地質公園等受到較嚴格保護的位階認定,可惜因部分在私人土地上的糾葛,始終沒能通過認定,沒有法律較嚴格的歸屬,只能交瑞芳地方政府管理,位階低,視野也有限,只能做些拉圍欄之類的安全管理瑣事,其實已不容易。

斷鼻事件,大家體認到應是一次重要的環境教育事例,但管理單位迄今沒有較具體的構想,至少應提出斷鼻前一段時間的縮影記錄,讓民衆瞭解斷鼻與自然界衝擊的關係。唯一可欣慰的,是象鼻巖斷鼻事件讓民衆立即關切野柳女王頭蕈狀巖景觀的保護,幸好管理單位已外包幾支攝影機全時攝影,女王若斷頭,至少留下記錄。

臺灣島因爲難以預知的地殼隆起,加上海平面上升,一直是應對海岸侵蝕的脆弱區,雖然幾十年前就完成海岸侵蝕圖的調查,但一直沒有保護行動。國人應警覺,沒有具體保護行動,下個地質景觀破壞隨時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