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量化私募人士反饋意見給交易所,居然這麼說!量化私募圈瞬間炸鍋了

近期,滬深交易所均發佈《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了高頻交易標準,引發量化圈廣泛討論。

昨日,一封署名爲某星量化基金經理汪某反饋給深交所的郵件,在各大私募圈傳開,其建議“單個賬戶單日,在單隻股票上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500筆以上”。

有量化私募表示:“這個方案有點扯。凡是正規點的量化都不會在一隻股票上頻繁報單撤單,很容易被認定異常交易、虛假申報。”

有知名量化私募人士反饋意見給交易所

近年來,隨着私募行業不斷髮展壯大,程序化交易已成爲量化行業的重要交易方式。程序化交易有助於提升市場活躍度和提高交易效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場流動性。但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相對中小投資者存在明顯的技術、信息和速度優勢,同時也存在策略趨同、交易共振等問題,加大市場波動。

近期發佈的徵求意見稿明確了高頻交易的標準。首先將投資者交易行爲存在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情形的,認定爲高頻交易。其次,對高頻交易作出差異化監管安排,包括額外報告要求、從嚴管理異常交易行爲、實行差異化收費標準等。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一封量化私募反饋給深交所的郵件在各大私募圈傳開。郵件顯示,署名爲某星量化基金經理汪某,內容是給深交所徵求意見稿反饋的建議。汪某提到:“第五章,第三十一條,第二點單個賬戶日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可否改爲單個賬戶單日,在單隻股票上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500筆以上。”

汪某還給出了理由:“假設A賬戶一天內在1000只股票上分別報單、撤單20筆(總共2萬筆);B賬戶一天內只在1只股票上集中報撤單2萬筆(總共2萬筆)。A賬戶和B賬戶的交易性質完全不同,前者對市場影響很小,豐富並活躍了市場流動性。後者在一隻股票上集中大量報撤單,具有很強的干擾市場的動機和影響。”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嘗試撥打汪某電話進行採訪,不過截至發稿未能接通。

多數量化私募人士不認同汪某反饋觀點

對於最新發布的徵求意見稿,上海某頂級量化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交易所已經分批找一些量化管理人開座談會。“算法交易和高頻交易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在同一時間裡,會不斷地買、不斷地賣。高頻交易是必須要對稱的行爲。在一段時間,比如五分鐘之內,完成買賣兩個動作,有價差,這才叫高頻交易。”

上述量化私募人士對於汪某的反饋意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有很多要考量的東西,比如要考慮工作量、交易所要求的技術能力。“(汪某郵件提及的)單賬戶有問題。如果大的管理人會有100個賬戶,它是會有協同行爲的。這100個賬戶對着一個股票搞,這個對管理人是要有合規要求的。所以這個單賬戶我覺得意義不大。”

對於汪某郵件提及的建議,大多數量化私募是不認同其觀點的。某百億量化私募人士告訴記者:“他這個B賬戶有點扯了。凡是正規點的量化都不會在一隻股票上頻繁報單撤單,那樣很容易被交易所認定異常交易、虛假申報。”

上海某百億量化私募人士表示,“500筆以上,豈不是都會觸發”,針對單隻股票,這樣一來,可能又得算是高頻了。特別是一些非分散投資的“僞量化”,很容易集中做某隻股票,這跟監管的初衷可能不太一致。

北京某百億量化人士告訴記者,從量化私募上報月度報表,到高頻交易上報制度,再到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監管對量化投資的監管措施越來越體系化,對量化交易在A股市場上的邊界界定也更加清晰,有利於量化管理人更加清楚在業務上的能與不能,有利於量化私募行業在監管體系下規範發展。

目前交易所對高頻交易的規定,大部分量化私募的產品達不到交易所規定的高頻交易門檻,尤其是對管理規模較大的私募,這些私募資管規模佔比非常大,是量化交易主力。對於管理規模較大的頭部百億私募而言,受制於管理規模和市場容量,以量價策略爲主,高頻策略權重下降到次要地位,基本面爲主的中頻策略已經是主要交易頻段;對於管理規模較小的量化私募而言,量價策略依然可以作爲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