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如果比亞迪不兌現承諾,將會有接替者

導讀:比亞迪推遲智利鋰陰極工廠,引發智利方面強烈擔憂。

(文/周盛明 編輯/高莘)2024 年 5 月 17 日,《智利時代評論者報(LaTercera)》報道稱:智利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Corfo)表示,如果到 2025 年該公司未開始生產,該中國公司將失去已獲得的鋰配額。

5 月 14 日,比亞迪美洲公司首席執行官李柯向路透社表示,比亞迪已推遲計劃在智利建造的鋰陰極工廠的投產日期。 她表示,不確定會延遲多久,理由是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智利政府生產促進局(CORFO)從2022年11月開啓評估程序。2023年4月,比亞迪智利公司獲得專業鋰生產商資格。由此,比亞迪可以獲得招標規則中碳酸鋰配額,可以以優勢價格獲得智利礦業化工集團(SQM Salar SA)生產的原材料供應,在 2030 之前,供應量每年可達11244 噸。

此外,2023 年 7 月,比亞迪還獲得在智利北部安託法加斯塔地區建設鋰電正極材料工廠的許可。該工廠規劃年產量 5 萬噸,總投資預計2.9 億美元(約 20.07 億人民幣)以上,計劃於 2025 年末正式開始運營。

《智利時代評論者報(LaTercera)》表示,項目延遲主要是由於比亞迪在工廠選址上遇到困難。此前,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李柯承認這一過程“有點複雜”,而且進展“非常緩慢”。

爲澄清這一問題,比亞迪智利國家經理塔瑪拉·貝里奧斯(Tamara Berríos)在《智利時代評論者報(LaTercera)》上評論稱,由於回覆翻譯問題,一切都是誤會,“該項目沒有取消,而是推遲了。”

比亞迪對該項目的延期還是引發智利方面的擔憂。

智利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的執行副主席何塞·米格爾·貝納文特(José Miguel Benavente)稱,如果比亞迪未能履行 2023 年 4 月簽訂的合同中規定的條件,那麼將會失去計劃中以優勢價格獲得智利礦業化工集團原材料供應的優惠政策。

貝納文特本週四表示:“在簽訂分配協議時有一些附加條件,其中之一是如果到 2025 年投資沒有實現,那麼其生產商的身份將被取消,然後將由排在等待名單上的第三方接手。”

貝納文特的話排除了智利政府的潛在責任。他表示,所有參與者,包括比亞迪在內,都瞭解分配規則。

此外,他還補充道,智利方面爲比亞迪提供了“五個以上的廠址選擇”,但比亞迪尚未對他們最後提出的選址參考做出迴應。

有數據顯示,整個南美洲都是鋰資源的焦點戰場。2022 年全球鋰資源總量約爲 9000 萬噸,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排名前三,資源擁有量分別爲 2120 萬、1910 萬和 970 萬噸,三個國家的鋰資源總量佔全球比例達到 56%。

目前,智利鋰礦資源爲國家所有,實行特許經營,相關商業開發項目需經國會審議批准,同時國家礦業公司有一定管理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