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國加速度 數字引擎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上海市普陀區通過運用AI智能派單技術,有效爲基層減負增效;深圳市益田社區開設數字健康食堂,爲居民提供智能營養搭配的普惠性餐食服務;京雄高速啓動自動駕駛測試示範項目,108公里的自動駕駛專用車道已具備測試基礎……近段時間的實踐表明,數字化浪潮中,智慧城市建設正乘着新質生產力的東風,實現跨越式發展。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城市作爲數字中國建設載體,其與新質生產力的結合,已成爲新時期智慧城市發展的新趨勢與新方向。同時,引領智慧城市建設進入全域數字化轉型新時代。
“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加速演進與升級,我國正迅速步入一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爲核心特徵的數字時代。”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智慧低碳發展部副主任吳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城市網上服務大廳、一站式政務審批等“互聯網+政務”應用的廣泛普及,以及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的“最多跑一次”“粵省事”等便民服務舉措,不斷增強了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記者觀察到,自2014年國家發佈《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在多部門的協同努力下和地方的創新實踐中取得了新成就,一系列具有標誌性的成果相繼涌現。
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發佈了《關於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該文件圍繞總體要求、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等五個方面,着力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
與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設要求相比,《指導意見》首次明確提出了適數化改革的任務舉措。這標誌着數字時代城市全要素、全過程的深刻轉型,同時也意味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全面重塑。
“城市智慧化發展與數字化轉型之間存在着協同發展、相輔相成緊密共生關係。”吳斌進一步闡述,一方面,數字化轉型已成爲驅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引擎,通過智慧服務與數字產品的全面融入,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供了強大賦能;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則爲產業集聚和數字經濟發展開闢了廣闊的應用場景,爲數字新產品、新技術的集成創新與落地應用搭建了重要的驗證與推廣平臺。
根據《指導意見》,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將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宜居、韌性、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到2030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將全面突破,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全面提升,涌現一批在數字文明時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取得階段性突破的同時,也面臨着新的挑戰。爲實現這一目標,吳斌提出了四個重點發力方向: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分級分類推進;二是重構體系架構,增強數字賦能;三是強化產城融合,豐富數字場景;四是創新管理機制,釋放數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