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櫻桃煎:隱藏於古詩中的網紅美食

看《知否》,一直好奇“櫻桃煎”是什麼味道。

楊萬里《櫻桃煎》形容這道美食驚豔,“此果非不多,此味良獨美。”

經過一番搜索,果然很多博主都在嘗試復刻古法櫻桃煎。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記載“要之其法,不過煮以梅水,去核,搗印爲餅,而加以白糖耳。”

按照這個製法,櫻桃去核,煮進梅子水,成熟後取出,倒碎成餅,撒上白糖,變成櫻桃煎。

看着博主製作過程,屏幕前的我不禁口舌生津。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樣子和《知否》裡,明蘭、小桃吃的櫻桃煎不太一樣啊。

《知否》裡的櫻桃煎更像蜜餞,博主根據林洪做法復刻出的,像是櫻桃果醬。

從《東京夢華錄》的記載來看,櫻桃煎確實更應歸類爲“蜜餞”。卷二《飲食果子》一章如此寫道“有託小盤賣乾果子,乃旋炒銀杏……梨乾、梨肉、膠棗、棗圈、梨圈、桃圈……櫻桃煎……”單看這些羅列的果子名稱,不由得令人感慨,宋代蜜餞已經如此豐富精緻。

元代醫學家忽思慧《飲膳正要》曾記載“櫻桃煎”的做法,“櫻桃五十斤,取汁,白沙糖二十五斤,右,同熬成煎。”

如此對比,我們便能看出,林洪的做法與忽思慧的記錄,區別就在於是否“搗”。搗成餅,是林洪製法,煎成幹,是忽思慧製法。

煎成乾的樣子,更接近於蜜餞。但林洪記錄裡提到了梅子汁,成品口感更偏於酸甜。若是兩者融合一下,想必便能做成酸甜可口的櫻桃蜜餞。

宋代“美食博主”蘇軾的《老饕賦》中,能找到“櫻桃煎”的影子。“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糕;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把櫻桃珠煮爛煎成蜜餞,將杏仁汁蒸製成糕,蛤喇半熟伴酒喝,螃蟹與酒糟蒸制。與古代美食家蘇軾相比,現代人吃東西真的太不入眼了。

一枚小小的櫻桃,憑藉酸甜美味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各類做法、吃法更是記載於諸多古籍之中。

這一粒粒小果子,不僅承載古代文人墨客的閒情逸致,更成爲千百年中國美食文化的雅趣使者,因爲它的美好可愛並被不斷記載傳承,纔有了古今關於美食的實踐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