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丨預期稍有好轉,A股小漲

週二A股各大股指以小幅上漲爲主,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48%至3030.25點;深綜指漲0.71%,創業板綜指漲0.96%,科創50指數微跌0.03%,北證50指數跌0.30%。

全A總成交額達7395億元,較週一的7539億元略有萎縮。週三陸家嘴論壇將揭開帷幕,市場預期稍有好轉,部分個股可能得到些提前炒作。

板塊方面,車路雲、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飛行汽車等汽車相關個股普漲;此外,海運、蘋果概念等科技類個股表現也較好。下跌個股佔少數,釀酒、房地產、CXO醫藥、食品飲料等板塊表現稍顯疲弱。

汽車板塊上漲應與多重利好相關,比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舉辦的第十一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2024)於6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車路雲一體化,設置多個專題論壇等活動。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6月18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綜合各方面情況看,我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需求還將持續走高,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這也大幅催生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北向資金週二淨流出24.96億元。其他市場方面,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均小漲。週二港股恆生指數微跌0.11%,恆生科技指數小跌0.33%。

匯市方面,美元上週四及週五連續上漲,但本週已轉爲橫盤震盪。本週餘下時段匯市比較重大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項:一是法國政局變化莫測及對歐元所構成的擾動,二是週二稍晚美國將公佈重磅的5月零售銷售數據,三是英國央行、瑞士央行等利率會議。

操作方面,建議投資者繼續持股觀望,耐心等待基本面、政策面的更多提示。在持股品種方面,穩鍵者可繼續持有紅利類或防守類品種,而積極進取者可適度增持進攻型或科技類個股。

上週開始,市場出現一個新詞彙“科特估”。剛開始時,市場的反響並不積極,甚至有些投資者對於這樣的概念頗有些不以爲然,而其後相關科技類個股表現的確比較好,故市場對“科特估”概念的認可度應已漸漸擡高。

近期科技股表現稍好有諸多誘因,首先這類個股此前跌幅較大,只要基本面未繼續顯著惡化或略微好轉,那麼股價就較易反彈。其次是“新質生產力”提法越來越頻繁,且近期大基金三期規模多於預期的消息,也有利於科技股的預期提升。

最後,美聯儲降息時間雖一時沒有定論,但其利率見頂應該已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對利率敏感的科技股基本面應該已接近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