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明/做好做滿不該成爲朱立倫魔咒
文/鄭偉明(政治所研究生)「做好做滿」一詞從國民黨換柱行動以來、一直如蛆附骨般纏着朱立倫,縱使兩大陣營悉高喊乾淨的選舉訴求,但隨媒體羣起而剿、網軍亦步亦趨大酸特酸 ,無分藍綠、無關是非,輿論跟着沉默螺旋走向與政策實質內涵無關的拙劣負面選戰。
民主選舉作爲一種機制、透過其讓選民可以選擇領導者及間接參與政策之制定,着眼處應爲「選賢與能」,有能力者爲黨披掛上陣競逐政治職位,爭取服務國民的機會,何錯之有?如果一個政黨視總統大選爲兒戲而不肯提名最適人才爲候選人,那對於民主的傷害絕對遠大於候選人兼職參選。
國民黨內本土藍及正藍旗分別作爲不同利益情感的結合,朱立倫必須在維持黨的生存前提下同時滿足這兩大派系。幾個月前,洪秀柱無論是人格特質、政治資歷抑或觀感形象都受到肯定,但過激的意識型態卻悖離了中位選民定律,連帶引起本土藍立委的抵制。朱立倫作爲黨主席,爲了確保政黨的利益,被稱作政治精算師的他豈不知道當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豈不知道這麼做會有極大的反效果?更沒有理由不知道「做好做滿」這句話可能使其斷送政治生命?
惟兩害相權之下,朱立倫確實別無選擇。再者,「做好做滿」,真是在選擇優秀候選人唯一的標準嗎?
首先,做滿不如做好。朱歷年政績有目共睹,包括五楊高架、新北環快、youbike整合、都更、新北耶誕城以至訪美行....等等,如果單就能力及資歷來做評估,蔡英文恐怕難望朱項背。從公共利益的角度來看,「做好」纔是重點,而臺灣的選舉文化卻往往深陷於混誠信、形象等「私德層面」與「治理層面」爲一談之泥淖,就民主鞏固以及政治發展來說,實非吾人樂見。
再者、客觀來看,朱參選總統不管對於藍營、綠營選民、新北市人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利大於弊。
藍營方面,選民雖然對洪秀柱抱有很高的期許,但政治現實上她的選情並不理想,且在合一性選舉之下總統選情往往與立委選情有着極高的連動效果,洪無法發揮衣尾效應的結果將是立委席次的銳減,接踵而來的將是政黨重組以及藍營內部的分裂,而放眼藍軍、唯有朱夠格、能力挽狂瀾,故藍營選民實在沒有理由以「做好做滿」來苛責朱立倫。
其次,當綠營反對國民黨過於親中賣臺之際,朱立倫的溫和立場相較於偏統的洪秀柱應有更強的「臺灣總統候選人」之正當性,何故視朱爲過街老鼠?而若欲以兼職參選批判,爲何不批判綠營政客兼職參選者?
而從國內外的案例進行觀察,地方首長在擔任國家領導人之後往往會將原執政縣市作爲樣板城市,並以其爲指標來推動全國都市的發展,例如曾任上海市長的前中國總理朱鎔基、法國總統席哈克均可作爲註腳。誠如侯友宜所述:「我們市長當選,對新北市只會有好處,沒壞處。」
選民與其關心「朱市長」的任期問題,毋寧關注「朱總統候選人」的政策方向 ;與其諷刺「做不好做不滿」,不如針對其政策內容進行批判。
最後,帶職參選實爲各國政治常態,總統制的美國就相繼出現柯林頓以及小布希在市長任內參選總統,與我國同屬半總統制的法國前總統席哈克亦於巴黎市長任內參選總統。中華民國國民的參政權受到憲法以及經社文國際公約保障,只要其職位相容性不相沖突、爭取爲更多人服務有何不妥?
因此,朱立倫做滿帶職與否並非重點,作爲一個公民,希望在選舉過程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實質討論,而非攻擊;作爲一個選民,竭誠希冀我們在選擇支持者時,可以以政策優劣爲判準。兩黨諸公,加油好嗎?
●作者鄭偉明,政治所研究生。此文爲讀者投稿。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