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結構受損典型案例 當建物頭重腳輕 軟弱底層崩塌

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二地震,花蓮縣六級,雙北市達五弱級,震源破裂形式屬逆斷層型態。建築物受損以花蓮最嚴重,雙北市等地區也傳災情,系九二一地震後,臺灣近廿五年來的最大地震。

「紅單」系建築物主結構受損、有結構安全顧慮或地基不穩等狀況。「黃單」系建築物受損但無結構安全顧慮,惟內部非主結構的組件有掉落、傾倒傷人,或鄰近建築物有傾倒疑慮等情況。全臺勘災發現「紅單」(危樓)有卅三件以上,包括花蓮卅二件、臺北一件。還有「黃單」五十一件以上,包括花蓮卅一件,臺北市及新北市各十件。結構受損之典型案例如下:

一、天王星大樓:地上九層、地下一層的老舊鋼筋混凝土建築, 破壞模式爲「軟弱底層崩塌」。已於五日開始拆除;雖因餘震而一度停工,在增加鋼樑斜撐及傾斜儀後,七日晚上繼續拆除,預計二週內拆除完畢。

二、花蓮市一幢五樓民宅,破壞模式爲「軟弱底層崩塌」,已經拆除。

三、花蓮明禮路統帥大樓:外牆嚴重剝落、鋼筋外露甚至斷裂,屋內頹垣敗瓦,已被張貼紅單列爲危樓要清拆。

四、花蓮華爾街民宅大樓:屋齡約卅年,樓高十二層,外牆剝落,破壞模式爲「外牆剪力破壞」,恐有倒塌危險已被張貼紅單。

五、花蓮吉安山海關大樓:地震造成建物外觀出現大面積裂痕,一至十樓外牆全裂,部分屋內變形,已被張貼紅單列入危樓,住戶緊急撤離。

六、臺北市南機場公寓:受地震重創,一度被評估爲「紅單」,居民被疏散,後又從紅單降爲黃單。其因地震所破損之柱及樑等杆建,目前已經架起H型鋼補強,雖居民可以返家,但仍住得心驚驚。建議結構補強方法可採「擴柱補強法」、「剪力牆補強法」等。

七、新北市土城延和路華廈大樓:地上八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地震受損後於門口樑柱底下暫時以ㄇ型鋼強化支撐,被列爲黃單,建議可以請技師或建築師採用「擴柱」等補強工法。

由上述案例可知,高樓建築物要設置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對抵抗地震發生時之震波橫向力很有效。另建築物第一層或地下室的柱體、磚牆、鋼筋混凝土牆,千萬不可以因爲裝修、裝潢或使用需求而打掉,纔不會使建築物頭重腳輕而發生「軟弱底層崩塌」危險。

建議結構補強方法有「擴柱補強法」、「剪力牆補強法」或「翼牆補強法」等,但須請技師或建築師評估、設計後,再發包予營造廠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