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花蓮沿海變了 太遙中心:米侖斷層最大變形量約30公分

中央大學,米侖斷層

花蓮外海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第一時間啓動緊急衛星影像接收處理機制,透過雷達衛星影像分析顯示,震後花蓮沿海有顯著的地表擡升變形,米侖斷層東側沿衛星視角方向最大變形量約30公分,嶺頂斷層東側變形量約15公分。

花蓮大地震發生後,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資源衛星接收站以所屬13米天線接收原始衛星影像訊號後進行緊急處理,於當天中午前將處理完成之0.5公尺解析力正射衛星影像交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利相關單位儘速判斷分析災害現況。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接收站主持人蔡富安表示,太遙中心分析衛星影像後,發現除市區房屋受損傾斜外,太魯閣國家公園周邊山區有大量土石崩塌區域,並堵塞部分河道造成堰塞湖。因影像拍攝時間距災害發生僅約2.5小時,影像中尚可見土石崩落造成之大量揚塵。

太遙中心研究人員所獲取的雷達衛星影像,以雷達差分干涉(DInSAR)技術解算地震造成的地表變形。分析結果顯示,地震後花蓮沿海有顯著的地表擡升變形,米侖斷層東側沿衛星視角方向(LOS)最大變形量約30公分,嶺頂斷層東側變形量約15公分。

中央大學表示,太遙中心自主研發的多元衛星影像處理系統可在接收衛星影像後1至2個小時內完成嚴密幾何校正,產製具高精度地理定位的正射衛星影像與其他加值產品,供後續判讀分析與整合應用,提供災害調查分析、以及防救災決策支援等最即時且多元的衛星遙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