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震誘發米侖斷層釀重災

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搜救隊員在瓦礫堆中搜尋生還者。(張鎧乙攝)

各界探討花蓮強震主因,學者指出「米侖斷層」受到羣震誘發,釋放能量,在斷層上有多棟大樓倒塌,似也映證了這個可能性。

地震防範手冊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造成花蓮強震的主因,不排除是先前兩大板塊碰撞,破碎帶產生中型羣震,誘發米侖斷層所引起。這條斷層約6.4公里,就在花蓮市下方,纔會釀成重大災情,併成爲這波羣震的主震。事實上,1951年米侖斷層也曾發生過2次芮氏規模7.5強震,只是花蓮較偏遠未受關注。

6.4公里斷層穿花蓮市

馬國鳳說,除了米侖斷層,往南延伸有花東縱谷斷層,往北則爲琉球海溝,均屬於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前緣的破碎帶;未來是否產生更強的地震還需觀察,只能說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2015年馬國鳳的研究團隊曾發表《臺灣地震危害潛勢圖》,指出臺灣西南部及花蓮地震潛在機率很高;結果2016年臺南維冠大樓倒塌,這次花蓮又有數幢大樓傾倒。因此她強調,未來不僅工程耐震強度要落實,相關法規也要修正,還有加強防災演練。這些預防工作都做好,可能需要數年時間、甚至10年,對已經發生的地震已經來不及,但只要跨出第一步,下次地震來臨時就有幫助。

能量釋放 餘震漸減輕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也表示,花蓮強震是由米侖斷層所引起,而規模6.0的地震已將米侖斷層破碎帶的能量釋放掉大部分,未來在這條斷層所發生的餘震會逐漸減少減輕。一般來說,斷層破裂範圍愈大,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地震,反觀米侖斷層範圍並不大,未來應不會發生更大的地震。

臺大地質學系教授吳逸民則認爲,這是兩大板塊碰撞後,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前方破碎帶發生地震的結果,是否因而誘發米侖斷層才導致強震,雖然受損的建築物大都在斷層附近,其實還是有點距離,他認爲要再經過研究才能確認,這點與氣象局的看法較接近。

相當一顆原子彈能量

至於這波花蓮羣震的範圍會到達哪裡?吳逸民認爲,大致上就在菲律賓海板塊前緣,往南到米侖斷層、花東縱谷斷層,往北可延伸至琉球海溝,應不會擴大到臺灣其他地區。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溫士忠說,地震震波破壞點多半沿着米侖斷層走向,懷疑可能是米侖斷層引發相當於一顆原子彈能量的強震,之後雖餘震不斷,頻度與強度都逐漸減弱,會不會有更大的餘震或另一次主震產生,未來兩週是觀察重點。

地球自轉減速也有關

對於此次大地震,美國兩位學者去年10月曾經發表論文做出神預測,指出2018年地球進入發生大地震的高危險時期。原因竟然跟地球自轉減速息息相關。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畢爾漢(Roger Bilham)與蒙大拿大學學者班迪克(Rebecca Bendick)去年10月在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年會發表論文,針對過去100年芮氏規模7以上的強震進行研究,兩位學者發現,過去150年,地球已數度出現爲期約5年的自轉減速時期,這個時期結束後,強震次數就會增加。

4年多前,地球開始進入自轉減速週期。畢爾漢說:「明年應該會發現大地震的次數顯著增加。今年還算平靜,到目前爲止僅經歷6起強烈地震,從2018年起,很可能一年有20次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