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威脅我們心臟健康的“隱形殺手”,別忽視了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高血壓已成爲威脅我們心臟健康的“隱形殺手”。如果不及時控制,它會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我們的血管,逐漸削弱心臟的功能。那麼,高血壓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心臟健康呢?讓我們一起揭開高血壓與心臟之間的秘密,學習如何從控制血壓做起,關愛我們的心臟。
高血壓——心臟的隱形負擔
高血壓是指血液在動脈內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過高,通常在靜息狀態下測量收縮壓(高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低壓)≥90mmHg。
那麼,高血壓是如何形成的呢?高血壓根據起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分爲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患者的絕大多數,可能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通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的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而繼發性高血壓是由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壓升高,常見的病因包括慢性腎病、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等,需要專業醫生指導診療,治療重點在於去除或控制原發病因。
高血壓之所以被稱爲“隱形殺手”,是因爲它在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多人可能直到體檢時才發現自己的血壓已經悄然升高,就像一座看似平靜的城市,實則內部交通已陷入混亂。
這種無症狀的特性,讓高血壓有了足夠的時間去慢慢侵蝕我們的身體,尤其是心臟。持續的高血壓狀態,如同給心臟套上了一副無形的枷鎖,使其不得不承受額外的負擔。
長此以往,心臟會因過度勞累而逐漸受損,出現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嚴重後果。更爲嚴重的是,高血壓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高血壓,及早發現並控制它,以免給心臟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高血壓與心臟的“交響曲”
長期高血壓會引起心臟受損,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高血壓使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大,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才能維持身體的血液循環。
初期,心臟可能通過代償性肥厚來應對高壓負擔;但隨着病情的進展,心臟會逐漸失去代償能力,出現心力衰竭等嚴重後果。同時,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壓血流衝擊血管壁,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脂質沉積和血栓形成,導致冠心病,血管狹窄或堵塞影響心臟供血,嚴重時將導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可危及生命。
高血壓還可以引起左心房壓力增大、左心房重構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激活,這些變化可引發心臟電生理異常,增加發生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的風險。
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也會影響血壓的穩定。心肌肥厚、心肌纖維化等病變會降低心臟的收縮功能,使得心臟泵血能力下降,引起血壓降低。心臟瓣膜病、主動脈縮窄等疾病可能導致左心室射血受阻,進而引起血壓升高。此外,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室性期前收縮(室性早搏)等也會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進而影響血壓。
高血壓與心臟之間,既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又存在着相互對抗的矛盾。一方面,心臟是高血壓的直接受害者之一;另一方面,心臟功能的改變又會影響血壓的穩定。這種複雜的關係使得我們在評估和治療高血壓時,必須充分考慮心臟的因素,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合理控壓,守護心臟
1、科學監測血壓
建議成年人至少每年測量一次血壓,對於有高血壓家族史、肥胖、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或已確診高血壓的人羣,應增加檢測頻率,建議每月或每週進行一次檢測。定期監測血壓可以及早發現血壓異常,從而採取預防和治療措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對於已經確診的高血壓患者,定期監測血壓可以評估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血壓得到有效控制。
2、定期體檢評估
除了監測血壓,高血壓患者還應進行心電圖檢查、心臟超聲檢查等,以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心臟結構和功能狀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高血壓患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以監測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對於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羣應定期進行體檢以便及時發現並干預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3、生活方式干預
長期堅持生活方式改變,包括合理膳食、適當運動、調整心態、控制體重、戒菸限酒,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水平,減輕心臟負擔。所有高血壓患者均需生活方式干預,這是高血壓治療的基石。
4、合理用藥控壓
對於部分高血壓患者來說,單純的生活方式調整可能無法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此時,藥物治療就顯得尤爲重要。醫生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並進行精準用藥。患者需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或更改劑量。同時,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出現心臟不適或血壓異常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因此,高血壓的“心”事不容忽視,通過認識高血壓的危害、瞭解其與心臟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掌握科學的控壓方法,我們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水平,減輕心臟負擔,守護心臟健康。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關注高血壓的“心”事,從控壓開始爲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