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癌症上升趨勢明顯!突破“男”言之苦,前沿治療讓最後一個階段獲得新生

“前列腺被稱爲男性的“生命腺”,然而在這條生命腺上發生的癌變卻成了“男”言之苦: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因爲隱匿性強,發病率和死亡率顯雙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的董柏君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泌尿外科的姜昊文教授指出,前列腺癌作爲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與膀胱癌、腎癌並稱爲“男性泌尿三癌”,更強化早診早治意識。

最新的數據顯示,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2022年,我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數約達13.4萬,死亡病例數約達4.75萬,分別位居男性腫瘤發病的第六位和死亡的第七位。

同時,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顯示出了明顯的地區差異,城市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農村地區;經濟較發達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一些中等城市的前列腺癌發病率較高,上升趨勢更爲明顯。

董柏君教授表示,

一方面,與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篩查的普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人口老齡化、飲食習慣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西化密切相關。由此,從預防的角度,董柏君教授建議,大衆應控制肥胖、保持健康飲食、適量運動,並避免久坐、少喝酒及少吃高脂肪食物。對於50歲以上的男性、以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和其他高風險因素的男性,則建議定期進行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篩查。“PSA是最重要的前列腺癌篩查指標,一旦發現PSA升高,就需要高度警惕”。

由於發病隱匿,早期並沒有特異性的臨牀症狀,前列腺癌被視爲“沉默的腫瘤”,有中老年男性“隱形殺手”之稱。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都有尿頻、尿急、排尿不暢等共性的症狀,前列腺癌很容易和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造成混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誤了前列腺癌的早診早治,等到疾病發展轉移至膀胱、骨骼等組織器官時,患者往往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窗口期。

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療手段極爲多樣化和多元化,涵蓋了手術、放療、化療、核素治療、靶向治療以及內分泌治療等。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應着處於不同病程階段的患者,講求“因症施策”。具體來講,放療以及手術治療往往針對早期侷限性的前列腺癌,對於晚期的前列腺癌,已有的臨牀實踐表明,系統治療或者藥物治療的方式,能達到患者獲益最大化。

而在前列腺癌的衆多治療手段中,內分泌治療成爲了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基石療法,這是一種通過減少或去除體內雄激素產生或抑制體內雄激素活性而達到治療目的方法,主要包括去勢和抗雄治療。

姜昊文教授表示:

“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是前列腺癌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治療頗爲棘手,因爲這類患者對於現有的激素治療或者傳統內分泌治療都不再敏感,且出現了骨轉移、淋巴轉移或者臟器轉移,這就意味着該類患者的預後極差,一般的中位生存期低於三年。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臨牀治療中,會採用一些新型的治療方式,包括新一代抗雄藥物的新型內分泌治療。”

董柏君教授指出:“相比較第一代的抗雄藥物,新一代的雄激素受體抑制劑不僅直接能與雄激素受體結合,還能通過抑制雄激素髮揮作用的一些關鍵靶點來發揮療效。恩扎盧胺擴展治療領域後,直接惠及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對雄激素受體的親和力是第一代抗雄藥物比卡魯胺的5-8倍。目前,新一代的雄激素受體抑制劑聯合雄激素剝奪治療的療法成爲臨牀上用於轉移性前列腺癌一線治療的首選。與此同時,這個新型內分泌治療藥物也涵蓋晚期前列腺癌每個疾病階段的,爲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和全病程管理提供了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