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重返社會的勇氣....「繭居族」不出門、不見人,唯一經濟來源是8旬父母...

日本繭居族走向高齡化,愈來愈難回到社會,許多民間組織提供支援,協助繭居族走出家門。 圖/歐新社

「不上班不上學,很少和家人以外的人互動並待在家連續六個月以上。」日本厚生勞動省這樣定義繭居族。日本在一九九○年代發現這個問題,當時的繭居族都是年輕人,卅年過去,當年的年輕繭居族已成了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依舊仰賴父母過活,當年的中年父母如今已八十多歲,衍生所謂「八○五○問題」。

日本內閣府二○一九年三月公佈調查發現,四十至六十四歲的繭居族估有六十一萬三千人,比四十歲以下的繭居族五十四萬一千人還多。其中七成五男性,超過一半的人過着這樣的生活七年以上,有些人甚至持續超過卅年,三成四的繭居族坦承「雙親」是家中經濟來源。

雜誌HIKIPOS專門刊登繭居族故事。該雜誌總編輯石崎森人表示:「年輕繭居族有的仍相信他們能重新融入社會。但一旦到了五十歲,他們會失去希望。對中年乃至更年長的人而言,活下去成爲最緊迫的問題。」

石崎說,年長繭居族人數超越年輕繭居族的一個原因是,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時期成爲勞動力的人口已離開職場,並長期處於失業狀態,這些人找不到工作以外的生活目標,導致他們待在家,變得「社交孤立」。社交孤立時間愈久,愈難重回社會。大部分企業也不太願意僱用高齡者。

日本內閣府針對繭居高齡化問題表示,「繭居的狀況受影響的中年人比想像中還多,我們打算提出有效措施應對,包括計劃擴大對受影響者協助」。石崎認爲,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是支援繭居族的父母,既能支持繭居族,又不會令他們精神上感到有負擔。

厚生勞動省主導各地方成立繭居支援中心並與就業站合作,協助中高年齡層的繭居族自立。日本也有民間支援團體、醫療機構提供協助,不過,一些父母卻因自尊問題,不願對外求助,年長繭居的子女更不願離家,與醫師或社福機構懇談,以致這些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對日本地方政府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如何找出這些需要幫助的家庭,鼓勵他們與專業人員接觸,以便提供財務或其他實質援助。問題若繼續惡化,再過幾年,「八○五○問題」可能變成「九○六○問題」。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