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一句話催生!工程師花34年打造「護國羣山」的軍火庫
(圖/今週刊提供)
34年前,盟立從工研院機械所獨立出來,但一羣待慣實驗室的人根本不懂做生意。他們如何從一家被看衰的公司,成爲物流倉儲到半導體制程,都仰賴的自動化設備大廠?
走進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廠,不僅作業員繁忙,頭頂上一臺臺如纜車般的「天車」,也在軌道上走個不停,忙着拿起裝有晶片的黑色傳輸盒(FOUP),再運送到指定封裝機臺上,它們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路線運行,一臺車一天的搬運里程,動輒上百公里,且得配合製程連續運轉9千小時,不能發生故障。
替封測廠打造上述重要自動化設備的,就是今年已34歲的盟立。
1989年,盟立從工研院機械所獨立出來,專做機械手臂、自動倉儲系統、物料搬運車等自動化設備,目前客戶涵蓋電子代工廠廣達、食品廠義美、電商業者網家和麪板雙虎友達、羣創等,近年來再進軍半導體業,陸續拿下臺積電、日月光的訂單。這羣從實驗室出來的工程師,是怎麼讓盟立成爲臺灣「護國羣山」仰賴的自動化設備大廠?
張忠謀約談40分鐘勸進
打開盟立創業之路
時序拉回1989年,工研院的機器人研發技術已屬國內領先,院內希望將成果商業化,而這項任務,就落在時任機械所副所長、現爲盟立董事長的孫弘身上。「但我纔剛當上副所長,又沒商業經驗,就寫了簽呈說我不適合。」
這封簽呈到了當時工研院董事長張忠謀的手裡,沒想到,平時開會比較容易沒耐性的他,特別約見孫弘,兩人談了40分鐘,張忠謀竟然全程和顏悅色,並告訴孫弘:「沒問題,你一定可以的。」這場會談,讓孫弘決定接下任務,帶着108名機械所員工,成立盟立,「我也希望工研院的技術能協助臺灣業界。」他說。
雖然具備技術能力,但盟立成立之初並不被看好,甚至有媒體直接預言,公司會在兩年內倒閉。不過外界看衰其實有理,一羣在工研院實驗室待慣的工程師,根本不懂做生意,開發出來的產品也不符合客戶實際需求。孫弘就曾拜訪一家電子大廠,對方卻說:「工研院做出來的東西我們不敢用!」原因就是盟立的產品都在實驗室開發,缺乏產業應用實績,沒人想當白老鼠。
爲了突圍,盟立先從代理日本自動化設備起家,自己則當系統整合商,一面學習國際大廠如何把產品商業化。「做實驗一萬次,有一次成功就覺得自己成功了,但商用產品只要出錯一次,別人就認爲你失敗。」孫弘發現,日本廠的產品,都是根據客戶需求和使用狀況設計功能,例如飲料廠的貨物都用紙箱裝,自動化設備在傳輸時,紙箱容易因摩擦力不夠滑落,因此得在機器上貼膠膜,增加摩擦力。
於是,盟立開始調整自家產品,還從跟原廠的交流中得知,哪些零件維修頻率較高、消耗較快、要去哪裡買,不怕客戶要用時缺貨。經過兩年改良,盟立做出第一款可以商用的自動化倉儲系統(AS/RS),第一家客戶就是廣達。
1990年,廣達林口廠正好需要自動化設備,孫弘拜訪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爭取機會,他坦言這是盟立第一次把產品應用在業界,沒想到林百里卻爽快答應:「沒問題!我們可以做全世界最好的筆記型電腦,你一定也可以建最好的自動倉庫。」林百里的話猶如定心丸,也讓盟立在自動倉儲有了實績。
靠着代理與自家產品漸漸打開市場,盟立終於在成立第四年轉虧爲盈,早期客戶多以物流、食品廠等傳產爲大宗,直到2005年他們發現新市場——面板業。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