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災後救援黃金時刻 河田惠昭:只有2小時

日本防災權威河田惠昭教授指出,歐洲房子較大,黃金72小時概念不適用,要搶救生點,只有黃金2小時。(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翻轉地震》系列四

◎採訪/蔡百蕙陳弘修 ◎影音謝婷婷

文/蔡百蕙

每次震災後,救援行動經常以72小時爲搶救黃金期,然而,日本防災權威、關西大學社會安全學院教授河田惠昭指出,歐洲黃金72小時的概念,並不適用於日本,相對較小的房子,倒塌時幾乎沒有留縫隙,「如果在1到2小時內不把人救出來,估計性命就很難保了。」

河田惠昭投入防災研究長達30多年,曾參與21年前阪神地震的災後重建,也是中央防災會議中調查委員會的專家學者之一,受訪時甫熊本勘災回到大阪。他指出,「4月的熊本連續發生了2次7級的大地震,震到有的大型避難所天花板掉落、玻璃也震碎,避難也不安全,甚至連政府辦公大樓也受災,」結果很多市、區和廳政府的人也跑去避難了,使得制定的災後救援方案無法確實地運作

強化防災志工培訓,落實自助

如果要將人員損傷控制到最小,河田惠昭建議加強地方專業防災志工的培訓,「專門的志工可以代替行政部門,在各避難所發揮作用。」

熊本地震發生迄今,有49人遇難,1千多人受傷,雖然中央政府出動了2萬多名自衛隊、3千警力和2千多消防員協助救災,但同時期日本正主辦G7高峰會,需調遣3萬警力反恐,無法撥出更多人手到熊本協助災後重建,「如果類似的情況正好發生的是有7成發生率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或者南海海溝大地震,救援人力肯定不夠。」突顯了專業志工培訓的重要性

▲日本專家呼籲民衆應提高自主防災能力,才能增加存活率。上圖爲今年稍早的阪神地震21週年追思活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根據日本從阪神大地震取得的經驗,7成的救援在政府單位到達前已完成,就是地方平時定期演習和高度防災意識的結果,否則傷亡將更嚴重,因此出現防災準則「自助:互助:公助」爲7:2:1的比例。特別當大規模地震發生時,河田惠昭強調,最重要的是民間要落實自助和互助,不能過度依賴政府救援,等着別人來救。

紀念阪神大地震的「人與防災未來中心」於2002年開館後,由河田惠昭擔任首屆館長,在展示地震文物之外,也把防災志工的訓練納入重點任務。與一般民間只要聽2天講座就有的防災士資格不同,河田惠昭認爲,要讓受訓人員住宿式集體受訓1到2周,學得初級到高級不等的紮實防災技能,才能在防災上真正發揮作用。

▲關西大學社會安全學院教授河田惠昭建議,各地須加強專業防災志工訓練。(圖/記者謝婷婷攝)

「建議日本政府,要讓更多專業的志工參與救災,行政部門放權給專業的志工,彌補救災人力的不足。」河田惠昭表示。專業的防災志工不僅能在當地進行自主防衛,成立防災組織,互相幫助,一般發生大地震,也很可能影響聯外交通,外人難以進入,更需要當地人自己成爲志工,迅速開展救災活動。

防災對策考驗民主成熟度

在地震與防災科學研究上,日本被公認爲國際最先進國家之一,河田惠昭認爲,日本的防災研究真正領先世界之處,「在於以災民爲中心的思考和做法,」因爲過去一次次的災害發生,曝露出不安全的生活環境,相關人員開始反省,所謂防災對策是否沒有讓人民真正受惠,才發生了新的轉機

比起其他發展中國家,河田惠昭指出,在發生大型災害時,有些政府的應對經常以國家防衛等爲優先考量,不是太關心災民的福址,並沒有以災民爲中心來思考對策,「防災的對策做得好不好,是考驗民主是否成熟的指標。」

如果真以防災對策作爲民主成熟度指標,能否真正以災民爲中心,而非以房價等爲優先考量,剛進行過三次政黨輪替的臺灣,似乎仍有一段長路必須邁進。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