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上現金超8億還要定增補流?拷問時創能源財務真實性!

來源:市場資訊

上市公司出現賬面現金和貸款均很高的“存貸雙高”現象,有時意味着公司存在財務疑點,如果再疊加明明賬面顯示資金充裕,卻要募資補充流動資金,那財務真實性就更值得懷疑了。

今年9月25日晚間,時創能源(688429.SH)公告,擬以簡易程序定增募資不超2.85億元,2億元投入於年產1GW疊柵組件製造項目,85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奇怪的是,2024年半年報顯示,時創能源貨幣資金高達8.21億元,同期公司短期借款爲3.71億元。現金不少,爲何還要借那麼多短債?又爲何要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讓我們來扒一扒。

賬面貨幣資金是否真實?

一般來說,一家公司剛上市的時候,是最不缺錢的時候。然而,時創能源去年才上市,今年上半年財務狀況就急劇惡化了。

2023年末,時創能源貨幣資金爲10.68億元,此前2022年末該數字僅爲9000多萬。陡然多了那麼多錢,主要是因爲上市成功,募集資金到位。

2023年6月,主營光伏溼製程輔助品和光伏設備產品的時創能源在A股上市,募集金額總額爲7.6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爲7.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IPO募資裡面高達3.4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接近募資總額一半。

到今年9月25日,這3.45億元已經全部投入補流。加上項目方面的投入,IPO募資的7.01億元已經花掉了約5.7億元。

那麼疑點來了:

剛剛花了3.45億元進行補流,爲何又要定增補流?

整個2024年上半年,時創能源的營業總成本也才3.66億元,難道3.45億元的補流資金都不夠花嗎?

從貨幣資金來看,時創能源不像缺錢的樣子。但負債卻在持續攀升。

2023年末公司貨幣資金10.68億元,今年上半年末仍有8.21億元。

在賬面不缺錢的情況下,公司的短期借款卻從去年年末的2.35億元攀升到今年上半年的3.71億元。與此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23年的32.19%增加到2024年中期的41.60%。

剛剛完成上市募資,財務狀況就急劇惡化,不合常理。

公司在完成IPO、賬面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還大舉借債,同樣不合常理。

一般而言,“存貸雙高”是對資金的巨大浪費,一邊需要支付高額的財務費用,一邊賬上還保留大量的現金,不符合商業邏輯。很多財務舞弊的公司均出現過“存貸雙高”的現象。

存貸雙高,往往是爲了掩蓋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

現在問題來了,時創能源賬面顯示的資金是否真實?其通過IPO募集的7.01億元到底是怎麼花的,是否真的還在賬上,有無挪作他用?

IPO項目爲何延期?

時創能源2023年IPO擬投入四個項目:高效太陽能電池設備擴產項目、新材料擴產及自動化升級項目、高效太陽能電池工藝及設備研發項目和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

6月26日,時創能源公告稱,高效太陽能電池設備擴產、新材料擴產及自動化升級、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三個項目均延期。投產日期均從2024年第二季度延期至2026年第二季度,延期時間爲2年。

這三個項目擬累計投入2.68億元,佔時創能源IPO四個項目投入的75.71%。

也就是說,時創能源IPO項目絕大部分延期。

當前,光伏行業並不景氣,公司審時度勢,項目延期,本在情理之中。

然而,不合理的是,一方面IPO項目延期,另一方面又要定增投入新的項目,是何道理?

所以,公司IPO的錢,究竟用來幹了什麼?

這個時候還要定增,又要拿錢做什麼?

哭笑不得,斥資3400萬買股東名下“商標”?

一組商標值多少錢?

3400萬元。

今年7月,時創能源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3400萬元受讓寧波尤利卡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尤利卡)持有的已註冊在第9類商品/服務上的16項“尤利卡”、“ULICA”相關中英文圖文商標(包括國內與國際商標)。

公司稱,收購尤利卡商標有利於利用品牌效應快速打開市場,推廣公司電池組件,擴大並豐富公司產品品牌,爲公司開拓市場打下良好基礎,符合公司發展戰略。

尤里卡的母公司,叫上海鑫通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鑫通匯),持有尤利卡96.02%股份。而鑫通匯近60%的股份屬於自然人胥光。時創能源則通過鑫通匯間接持有尤利卡40.19%股份。

胥光則是時創能源的原始股東。

這家“尤利卡”的商標,怎麼這麼值錢呢?

除了斥巨資買商標,今年4月,公司還公告,擬爲尤利卡提供不超過人民幣1.7億元(含等值外幣)的擔保。

那麼,時創能源爲何要爲股東旗下這家“尤利卡”持續輸血?

這家“尤利卡”是否有什麼非凡之處?咱也不懂。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尤利卡虧損1.22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70%。

更有意思的是,時創能源剛上市,業績就變臉了。

2022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高達222.77%。

2023年上市首年,利潤下滑39.61%。今年上半年進一步“裸泳”,虧損1.33億元。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轉自:泡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