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碧書畫展18日登場

張峰碧,《一葉知秋》,60x96cm,2016年。(張峰碧提供)

水仙、殘荷、水鄉田園,是張峰碧本月18日在臺北蕙風堂藝廊舉辦「棲心物外」書畫展的三大亮點。師從水墨畫大師蘇峰男,不論是在畫風強調極簡主義的水仙;或有些許「回首向來蕭瑟處」韻味的殘荷;亦或是乍看平淡,卻傳達出人類心靈深處悸動的水鄉田園,皆不難看出他的創作總圍繞着簡單、平淡、幽美,讓觀者不禁一看再看。

北宋黃庭堅曾用「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來形容水仙花以亭亭玉立的秀姿在水石間吹香弄影,悠然開放。古人如徐渭、石濤等多人均畫過水仙,濃濃的寫意風格讓水仙更添增風華。但看過張峰碧的水仙作品後,卻有種空靈中迥然不同的認知與感受。

殘荷意象 表達人生觀

反觀張峰碧殘荷呈現的風格頗令人玩味,古人詩畫多以荷蓮之美詮釋生命的綻開之姿,如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但少有畫家喜畫即將凋零花謝的荷花。蕭一凡博士認爲:「自幼生長於白河小鎮,即與池荷相濡以墨,遂至感物而動矣!蓮花、殘荷對峰碧而言,從年幼獨自賞玩到年長閱歷江湖,它那靜默而情真的楚楚低眉意象,一直都沒有改變。」從此來觀,「殘荷」是作者表達人生觀的態度,在跌宕起伏、頓挫波折的旅程中,希望觀畫者感受出他欲傳達以淡泊自處之心,坦白麪對生命終有盡頭的必然。即便如此,殘荷中仍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蒼茫、凜冽的冬日中搖曳最後的身影。

平淡爲宗 詮釋靜清空

張峰碧爲人謙和、暢真,這樣的個性也反映在他諸多作品上。蕭一凡說,張峰碧的書畫以平淡爲宗,或同其繪畫之立意有關;方薰雲:「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峰碧畫作中的平淡文心,可以靜、清、空三字來詮釋,若一言以蔽之,即:立意於「靜至幽玄至靜處」。從這段高度的評價,再來看張峰碧書畫的寧靜風格與萬千氣象,民衆去趟張峰碧書畫展就絕不會空手而歸,至少可以體會作者清馨絕塵、平澹簡遠的書畫境界,欣賞棲心物外寄幽爽的大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