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衍」蕭一凡書畫展 7/2磅登場

「六經衍」蕭一凡書畫展展出作品。(長歌藝術提供)

「六經衍」蕭一凡書畫展展出作品。(長歌藝術提供)

當代書畫名家蕭一凡博士是中壯輩文人書畫的翹楚,其書法兼涉傳統書法、現代書藝、觀念書寫等三種形式,山水畫道也多有精研。他在書畫藝術的長路上時而前行、時而反思;也有求索、也有抵拒;一方面深研經典、追摹古人,一方面刷新傳統、探求時尚;期能活轉歷史之僵固,重開書畫之新局。

「六經衍」蕭一凡書畫展是由《中國時報》和長歌藝術合作。策展人吳放指出,蕭一凡早期就學於視覺藝術研究所時,接觸較多西方哲學,後來攻讀中國文學博士,深入儒道經典,對傳統文化之豐美大爲讚歎,同時又對經典於當代逐漸式微而憂慮;並且作爲書畫工作者,面臨文人書畫趨向沒落而深感惋惜。他想重振古代經典之繁華、復甦文人書畫之典雅,但又覺得傳統要在當代呈現,不能只是全然復古,也必須具備當代的精神。於是他發想「六經衍」創作計劃,來踐行自己的思維。

後文人書畫寫意 別開生面

吳放說,展題所謂「六經衍」,包括:《失》、《抒》、《理》、《越》、《異》、《皴丘》,顯然是傳統「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的諧音轉化。而「六經衍」則是蕭一凡研學思辨後所衍發的六重書畫創作。

蕭一凡表示,第一類《失經》,基於作者面對經典之失落,遂興思古、擬古之幽情,以擬仿古典的靈韻來重塑經典。第二類《抒經》,雖亦師法前人,但着重抒發一己情性,選擇晚明草書名家字跡爲本,發衍己意更加揮灑,尤以不同尺幅及形式重新詮釋王鐸。第三類《理經》,是針對五大書體之脈絡加以梳理後,再現爲一己之傳釋。

他說,第四類《越經》則是跨越筆墨界線,融合不同名家、相異學派的現代書藝表現。如別出心裁的Jazzrock作品,取法王覺斯與帕洛克,將古今中西兩大巨匠之筆法、墨法、章法,合摻於一個畫面空間中,既古典又浪漫,雖傳統也新潮。第五類《異經》是當代書寫,以塗鴉、攝影、雜抄,或一些無法歸類的觀念融合,極具特異性的風格。第六類《皴丘》,以經歷了無數春秋的山、石爲思創對象,形神奇巧,相映成趣。

蕭一凡將近年創作進行一次觀念性總結的嘗試,匯聚爲一檔別開生面、宜古宜今的書畫展覽。他說:「我希望能讓傳統文人書畫中的形質,予以創造性之轉化,令其向當代敞開,而當代也能接納傳統的底蘊和潛能,彼此爲文化的未來,相成共榮而生生不息。」

「六經衍」將於7月2日至23日(週一休館)假長歌藝術傳播展出(臺北市堤頂大道二段407巷32號)。邀請名家陳康寧、蔡孟宸與蕭一凡對談的【相與‧問學:六經衍至文的書畫潛能】講座則於7月9日下午二時半舉行,歡迎民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