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資止痛 臺電孱弱體質未改

對於臺電難逃大虧,日前行政院已敲定明年對其增資1500億,藉由把資本額拉高,暫解其財務危機。(本報資料照片)

在桃園市長選舉「堅下鵬上」,民進黨選情艱困下,10月電價想漲可想而知難度更高。對於臺電難逃大虧,日前行政院已敲定明年對其增資1500億,藉由把資本額拉高,暫解其財務危機。但這就像打止痛針,只能「暫時止痛」,無法真正調整體質,增資並不是解決病症良方。

一家公司要增資可能有多種原因,如果是有盈餘轉增資,這是好事。可是如果增資是爲了補虧損,通常會被列爲投資得小心公司,目前臺電就是後者,雖然是國營事業,可是還是有信用評等要顧,而且也有3%民股。

臺電現在資本額3303億,政府要拿1500億爲臺電增資,目的是要讓其改善財務危機,不至於破產。這是一種提高淨值的方式,看似股東不吃虧。

不過,如果產品(電價)沒辦法合理反映,繼續虧損,根本的收入沒有增加。那增資後,在「分母變大」下,EPS(每股盈餘)反而遭到稀釋,獲利減少。

所以,增資就像打止痛針,只能暫時止痛,並不能真正解決病症。而臺電的病因,在揹負「政策負擔」,無法合理反映產品售價。

要讓國營事業健全營運,首要還是要給予合理反映價格空間,這是真正改善體質方法。如果怕衝擊民生,也應由政府以特別預算或補貼方式彌補臺電,不讓公司虧損,也好過增資短期止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