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圖東館 | 在浩瀚的書海里遊覽、學習、鑑照

在上圖東館待了一日。還書、讀書、借書,簡簡單單的一日。這裡給市民打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空間,這裡也是提倡終生學習的一個場所。各種可以坐着的自習、自學、讀書空間。上百萬的藏書,滿足讀書人的各種需求。還有一個超大的少兒圖書館,很多家長帶着孩子來借書、看書,這種氛圍真好。上次問我家娃去不去圖書館,他猶猶豫豫,說不想去,看書的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

在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經典的書籍,我自己其實已經成體系地購買了,自己的“陋室”裡藏書也不少,去圖書館是一個補充。我想多看一些別人怎麼講儒釋道,別人怎麼更爲通俗、有趣又能深入地把這些道理給講出來。還看一些比如茶道、美食料理、中醫、書法等這些偏於技藝層面的書籍,去拓展眼界。去了圖書館,看了那一本本書,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在一個個領域,真是百花齊放,乃至於一山更有一山高,看他們的書,很受益。

“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也”,看書就是這樣的學習過程。“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浩瀚的書海里,遊覽,就是這樣的一個學習、鑑照的過程。

最重要的是要固本,那就是自己的藏書,要常看常新,守住自己學問研究的基本盤。然後再去遊覽書海,就不會迷茫,就不會眼花繚亂,還會有那種邂逅感,邂逅一本好書、一個好的研究者、一個好玩的領域。這就是博與約的關係,“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搞學問研究,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走馬觀花,能闔得住,才能開得起來,這就是開合有度。做學問,下焦要穩定、厚實,能闔得住,也就是元氣、元精飽滿。中焦要能運化得動,看的書,要消化,不能堵在中焦,要能爲己所用,能學以致用。所以中焦能開能闔,開闔自如。上焦要能開,能接納新事物、新思想,要開放,不能閉塞。這就是人體的三焦的氣機、神機的開合運化、升降沉浮,完全是可以應於做學問。

看到上圖的一排排書架,一個個安心讀書的讀書人,不由得想起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裡,孟煩了的父親,就是一個愛書成癡的人,他憤怒偌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張書桌。而如今,我們有這個局面,在這個上海最大的圖書館,看着那一排排書架,一張張書桌,偌大的中國,如今可以容下一張張安穩的書桌了,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也是慶祝十一國慶的意義,不忘過去所遭受的苦難,珍視眼前的和平與安穩的生活,不忘先輩的流血犧牲,這樣才能在安穩中不懈怠,不迷失。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龍文章時常告誡:中國人愛安逸,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

確實如此,確實如此。但是安逸久了,人會懈怠,人會麻木,人會迷失,乃至於墮落而不知。所以要居安思危,要有覺知和清醒。這也是過十一的意義之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