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日常書寫 建構日常 作家瞿欣怡×作家彭樹君

日常書寫,建構日常 —作家瞿欣怡×作家彭樹君(攝影/陳志誠)

2022年臺北文學季以「運轉日常:我城儀式風景」爲題,討論在臺北生活的人們,如何藉由各自的儀式或行爲,整理內在秩序。透過參與本屆臺北文學季的作家彭樹君與瞿欣怡的對談,分享兩人在這座城市裡有何儀式行爲,又如何影響著書寫。

散步是書寫前的必備儀式

提到日常生活中的儀式行爲,彭樹君最先想到的是「散步」,「散步之於我,是很早就開始的一件事,是我靈性的啓蒙,也是引發我書寫慾望的時刻。」彭樹君悠悠地說。

彭樹君5歲時與家人北上定居,在臺北生活數十年,這裡已是她的故鄉。國中時期的她,總愛一個人來到臺北車站,望着路線圖的車站名稱,挑選某個車站作爲目的地,買了車票就出發,「只因爲我喜歡那個地名,那時我就去過九份、金瓜石,這在當時都是很荒僻的地方,我會一個人在山間或是海邊散步。」

只要天氣許可,彭樹君總會戴上耳機,在古典樂的伴隨下,沿着住家附近走上一萬步。散步時,她習慣看看路邊植物,感受大自然,她自1999年開始撰寫、至今已發行二十餘冊的《朵朵小語》文集,內容便是她每天早上在山上散步、靜坐後寫下的內心話語。「《朵朵小語》是種療愈書寫,而散步則是療愈的過程。散步的時候你會把很多東西拋在身後,專注在每一步上。」彭樹君說,散步讓自己在過程中梳理許多想法,一回到書桌前,所思所想自然就從指尖流露成文字。

當然,身爲作家,彭樹君生活中最大的儀式莫過於「書寫」。總是跟着晨光一起醒來的她,在誦經、靜坐、瑜伽、祈禱與祝福後,會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自由書寫,「我不停地寫,沒有任何思索跟停頓,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沒有,寫完之後再回頭檢視,會發現其中有許多可以再延伸的靈感。」這是彭樹君啓動一天的「晨光書寫」。

她也發現,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所獲得的靈感有明顯差異,進而影響創作的文體。例如早晨因爲與自我獨處,心境狀態單純,適合書寫純粹、抒發內心的文章,所以彭樹君總偏好在早上書寫《朵朵小語》的內容。隨着時間推移,她開始進入日常生活節奏中,透過處理各種事務與朋友聚會等行程,接收來自外界的各式訊息,一整天下來,她便能參考白日的經驗,創作各種關於人物或故事情節的想像,所以晚上更適合用來寫小說,書寫可說是貫穿了她整天的生活。

左:彭樹君,曾爲《自由時報》副刊、《皇冠雜誌》與《美麗佳人雜誌》編輯,着有《朵朵小語》、《從今以後一個人住》等文集。右:瞿欣怡,小貓流文化出版社總編輯,着有《臺北365:春夏篇——每天在臺北發現一件美好!》,描寫對臺北的深刻情感。(攝影/陳志誠)

啓動生活的日常儀式

瞿欣怡同樣有套讓自己靜心的儀式,但與彭樹君不同的是,她選擇「跑步」。「我從不諱言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是我不能走路,而是散步對我而言太無聊,導致我想滑手機,所以我得跑步以避免分心。」

曾移居花蓮4年的瞿欣怡,那時是去美崙田徑場跑步,後來搬回臺北落腳大安區,跑的則是大安森林公園。「我還住在花蓮時,某天準備要北上出席自己的新書發表會,當時壓力很大,不知道大家對新書的評價會是什麼,所以我就先去美崙田徑場跑步,告訴自己『不管寫作成績如何,就是要擡頭挺胸向前進』。」

瞿欣怡說,自己還有另一個和跑步同樣重要的儀式,就是早上給自己10分鐘,獨自一人在陽臺吃早餐、喝咖啡。這個儀式的養成是因爲過往在媒體業與出版業工作,總是得見很多人、說很多話、開很多會,若沒有這10分鐘的獨處,無法儲備好一天的能量,以面對接下來的社交與互動。

同樣是從事文字創作,書寫對瞿欣怡來說,卻不是她想像中的儀式。「儀式是像跑步或喝咖啡那樣,是用來啓動寫作這件事。寫作不是儀式,而是我想做的事,是我的生活。」瞿欣怡口中的寫作生活,簡單且規律,吃完早餐後,她會上市場買菜,回到家後便開始上午的書寫,接着吃午飯、睡午覺,下午繼續動筆,直到晚餐前才暫告一段落。「我做過很多有趣的工作,但安靜地讀書寫字,是我最喜歡的生活。」

讓臺北成爲臺北就好

瞿欣怡住在花蓮期間,在東部自然風光的包容與陶冶下,漸漸讓自己的生活步調緩慢下來,也因此更認識自己,搬回臺北後,瞿欣怡反而過得十分自在。「現在無論在哪個地方,我都能過得很好,像我就把大安區活成小村莊,常騎着腳踏車去市場買菜,或是去朋友家吃飯。」瞿欣怡說,「在臺北你會感受到很多人情溫暖。」她記得有次管委會在大樓電梯內貼了張公告,通知住戶頂樓水塔正在維修,她的太太隨手在公告上寫下「謝謝」兩字,接着竟有其他住戶也紛紛留言感謝管委會的辛勞,瞿欣怡藉着這個小故事分享,臺北也有許多充滿人情味的社區。

瞿欣怡喜歡這座城市的溫度,也喜歡這座城市的「包容」,她說:「2019年同婚專法通過的隔天,我在等公車準備去上班,想到我生活在一個能接納與尊重多元價值觀的城市,就覺得自己好幸福。在這裡,即使是與自己有不同想法的人,也都能被好好對待。」

彭樹君也看到臺北另一個面向的「包容」,喜愛與大自然共處的她,驚豔於臺北的多變,有臺北101大樓的繁榮,也有陽明山的幽靜。彭樹君說,她從不覺得臺北是座小城市,這裡不僅包容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也包容了喧囂市聲與蟲鳴鳥叫,走在臺北,永遠都探索不盡。

生活在臺北,彭樹君與瞿欣怡異口同聲地訴說自己對這座城市的喜愛。曾有那麼幾年,常聽見許多人拿臺北與上海、東京、首爾等城市做比較,瞿欣怡爽朗地說:「臺北是一個可以舒服生活的城市,我們努力讓大家都能好好地成爲自己、好好地在此生活,讓臺北成爲臺北,就好。」彭樹君亦表贊同,她說:「喜歡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很重要,因爲這種喜歡的心情會想要把日子過好,而日子過好了,自然就會成爲一個美好的人。」

觀賞美麗的植物能讓彭樹君心情舒暢,激發書寫靈感。(攝影/陳志誠)

瞿欣怡認爲適時的獨處,能爲生活儲備能量。(攝影/陳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