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便利城市 打造今日宜居家園

對蕭鬆年來說,建構友善行人的步行環境,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標。(攝影/彭柏璋)

英國時尚雜誌《Monocle》今年6月發佈全球最宜居城市評比,臺北名列第十名,該雜誌指出,臺北有便捷的大衆運輸系統、適合步行的街道、安全的治安及各式美食小吃,多種優勢讓它在全球各大城市中脫穎而出。居住其中的我們,也不難發現臺北都市規畫日趨完善,以人爲本的多元共融精神,漸漸落實於生活各角落,讓不同條件、不同需求的族羣都能感受生活上的便利,可說是臺北成爲宜居城市的關鍵。

街道再生讓步行環境變得更好

從行人的步行環境及舒適度,就能看出一座城市的發展狀態。「城市以人爲本,讓行人環境變得更好,是友善便利城市的基本要件。」「都市裡人規劃設計公司」主持人蕭鬆年長期關注城鄉發展議題,熟悉都市設計的資源整合規畫,他指出,臺北市政府近年積極打造行人優先的步行環境,透過「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劃」畫設標線型人行道、推行機車退出騎樓、改善無障礙空間等措施,臺北的步行友善程度持續提升,讓人們行走時,明顯感受到對行人的善意與城市的改變。

改造後的心中山線形公園空間開闊,提供民衆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攝影/蔡耀徵)

蕭鬆年進一步指出,臺北有許多寬敞的巷道,兩旁還有綠樹成蔭,如果適度縮小車道、加寬人行步道,更能提高步行的友善度和舒適性。「有些人行道的寬度僅有90至100公分,輪椅無法通行,只能被迫往車道走。」他認爲,隨着高齡社會的到來,提供長者友善便利的步行環境以及無障礙設施,也是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環。

同時,發展成熟的現代化城市,也會透過都市再發展與都市更新,爲城市空間注入友善的步行環境。像位於臺北捷運中山站與雙連站間的心中山線形公園,原本是三十多年前臺鐵淡水線改建地下化捷運後留下的帶狀公園,經過改造後,重新整理綠帶配置,並平緩了路面高度,打破圍牆讓廊道更具開放性,便於行人穿梭其中。蕭鬆年說,心中山線形公園改造後,成爲具特色的綠色廊道,帶動當地商圈活絡,每逢週末假日還有街頭藝術表演和各式主題市集,不僅行人步行環境變得更舒適,更成爲最佳休閒去處。

建構便捷環保的大衆運輸系統

除了步行環境的改善,蕭鬆年認爲,「臺北的大衆交通運輸真的非常方便。」無論是上班或假日出遊、購物,只要步行、搭公車、坐捷運或騎YouBike,想到哪都沒問題。此外,他也對臺北的綠運輸發展印象深刻,除了有捷運、YouBike等低污染、省能源的綠色運輸工具,臺北也有越來越多電動公車上路,可有效減少碳排放量。隨着臺北的大衆運輸系統越來越便利,他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捨棄開車和騎車,如此一來,空污問題也將大幅改善。

蕭鬆年也觀察到,由於臺北市大衆運輸發達,市府近來也積極推動大衆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的策略。TOD視大衆運輸系統爲城市發展的主幹,也因此公車、捷運等交通場站周邊地區將成爲都市發展的核心。臺北捷運路網覆蓋率高,以TOD方式開發,不啻是能帶動地區發展的良方。

花博舞蝶共融遊戲場的特色之一,便是擁有首座輪椅使用者也能體驗的鞦韆。(攝影/黃政達)

例如結合軟體、會展、交通、新創、生技五大中心產業的臺北東區門戶計劃,就是以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爲樞紐,創造複合性的商圈和多樣化的消費與工作場域。蕭鬆年表示,大衆運輸場站周邊的TOD發展,能夠讓老舊社區的周遭環境和公共設施獲得改善。他也期待捷運中正紀念堂站附近的南門市場改建工程,當附近社區巷弄的公共空間和人行步道等設施重建後,除了展現煥然一新的面貌,也會帶給居民更便利、舒適的生活。

推動友善多元的共融式公園

臺北不僅是便利城市,也是共融城市,友善對待不同族羣。近年來,臺北陸續啓用多座共融式遊戲場,讓包含身心障礙兒童在內的所有孩子都能在其中安心玩耍,例如花博舞蝶共融遊戲場就有全臺首座輪椅使用者也能體驗的鞦韆,和適合身障孩童使用的滑梯、無障礙遮陽沙坑等,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每個人都可以自在、開心的使用,就是共融公園。」蕭鬆年提出心中對共融公園更寬廣的定義。他以住家附近的鬆榮公園爲例,當初興建時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主張不要設置太多設施,只要草地和樹木就好,讓人與自然共融,無論哪一種年齡層的居民,甚至是毛小孩,都能在公園裡從事自己想要的活動,盡情地放鬆。

一座便利宜居的城市,需要不斷再生與共融,才能形塑出理想的模樣,而臺北的現在進行式能如此迷人,正因爲有了好的都市發展政策,以及市民的共同參與,才能讓城市持續進步,讓便利城市的藍圖更臻完善。

臺北城市博覽會

指標地點推薦

在臺北城博會六大展區中,「城市再生」展區以TOD、都市再生、進化運輸、東西區門戶計劃等作爲核心內容;「共融社會」展區則聚焦臺北的共融場景及居住政策等主題,展現共融生活樣貌。讓我們走訪展區延伸的指標地點,感受便利共融的宜居臺北。

都市再生指標地點--

✴ 北科都市再生願景館:以「忠孝懷生重建案」重建前暫時保留的建物作爲展覽空間,透過藝術作品、展演活動及案例,引領民衆認識都市更新,開啓對議題的想像。

共融式遊戲場指標地點--

✴ 中央藝文公園:設有華山大草原遊戲場,以鐵軌和火車隧道等意象串聯而成,結合「煙囪遊戲塔」、「極限滑索」、「大坡面滑梯」等設施,提供多樣機能與挑戰,讓孩童在遊戲中發揮想像空間。

✴ 花博公園新生園區:結合當地特色,融入環遊陸地海洋等想像,並加上機場及飛機元素,打造滿足不同族羣需求的共融式遊戲場。

中央藝文公園(攝影/許宜容)

本文作者: 張煥鵬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8月號655期》)

《臺北畫刊8月號6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