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酸菜醃漬廢液殘渣再利用 竟可幫助「這產業」發展

雲林縣長張麗善(前右三)邀學者專家,解決酸菜醃漬廢液殘渣的去化問題。(張朝欣攝)

雲林縣大埤鄉酸菜醃漬廢液殘渣再利用,可幫助水產養殖業發展。(張朝欣攝)

雲林縣大埤鄉是全臺酸菜產量最多鄉鎮,爲解決酸菜醃漬廢液與剩餘殘渣問題,21日雲林縣政府邀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在大埤酸菜文化館,介紹「生物循環再利用技術應用於蔬菜醃漬廢水處理」,將酸菜廢液與殘渣變成水產養殖所需營養來源,藉由生態循環經濟方式,轉換成具附加價值的產品。

酸菜爲芥菜加鹽醃漬後發酵的農產品,大埤鄉酸菜產量佔全臺8成以上,被譽爲「酸菜的故鄉」,大埤鄉公所特別成立酸菜專業區,但酸菜醃漬後產生的廢液與殘渣,一直是個困擾,目前以「隧道式日曬蒸發與結晶處理設施」因應,不過結晶鹽屬事業廢棄物,仍須花費龐大經費進行後續處置。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臺大研究發現,芥菜醃漬過程所析出的氮磷鉀,是藻類與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且鹽分、乳酸菌、微生物益菌,可回收再利用於水產養殖,因此計劃以生物循環再利用模式,將酸菜廢液與殘渣處理後,作爲水產養殖生長所需營養來源,對其免疫力及育成率有很大幫忙。

張麗善說,縣府與公所積極與學術單位及廠商合作,找出酸菜醃漬廢水與殘渣去化方法,藉由生態循環方式進行農漁業廢棄物再利用,用具體行動落實永續環境,迎向永續發展SDGs15「陸地生態保育,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防止土地劣化」,讓雲林成爲垃圾資源化、經濟循環再利用的示範縣市。

張麗善指出,未來縣府將向農業部爭取補助,推動「建立技術研發與示範場域計劃」,除可解決大埤鄉酸菜醃漬廢液與殘渣處理問題,也能減輕河川優養化、土壤鹽化、病媒孳生等環境問題,朝生物資源永續利用方向發展,同時創造加值化產品,達成環保與產業共存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