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合資赴新加坡設廠 恩智浦技術長揭密起因是「此事」

恩智浦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今日親自揭露與世界合資赴新加坡設廠的原因。記者簡永祥/攝影

恩智浦宣佈與臺灣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合資赴新加坡設廠,恩智浦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表示,真正的目的是恩智浦在3年前德國曾發生大洪水,供應恩智浦後段銅打線關鍵的銅材供應出問題,影響恩智浦晶片出貨,此事件讓公司認真思考必須分散晶片生產地區,並採取營運成長不須靠單獨設廠去完成,可藉由委外生產,支應公司未來長遠發展。

他進一步表示,恩智浦是有自己的工廠,也自己封裝和測試晶片,但公司衡量不可能以己之力,去投資一座先進製程的廠,所以纔會與臺積電和世界先進合作,分別生產不同製程的晶片。

他強調,恩智浦的S32系列車用晶片,就是採用臺積電的5奈米先進製程,但恩智浦不可能自己砸200億美元去蓋5奈米的廠,而且也與臺積電合資在歐洲興建12吋廠,這項合資案,完全著於支應歐洲汽車工業未來發展,而其中產能並不是恩智浦能掌控,還有其他的歐洲晶片廠也需要。

Lars Reger接着說,經歷3年前的德國大水及新冠疫情造成全球晶片荒兩大事件,恩智浦即積極規畫做好強化全球供應鏈韌性的佈局。這次支持世界先進走新加坡設廠,主要是恩智浦本來就與臺積電和世界長期合作,且兩家公司都在新加坡有設廠及營運的經驗,加上恩智浦有愈來愈多的電源管理IC,必須採用最新的12吋蝕刻設備,提升設計精準度和效能,因此採取恩智浦和臺積電各自將專精的部分技術,授權給世界先進,在新加坡設立全新的12吋廠。

至於選定新加坡的原因,除了供應鏈分散因素和世界熟悉新加坡晶圓生產運作外,最關鍵還是新加坡有發展半導體的多元人才。

Lars Reger強調與世界合資在新加坡廠後,恩智浦將獲得更充裕的產能,支援未來營運發展。恩智浦未來也將會把這個廠,列爲最重要成熟製程節點的生產基地。不過因合資公司是獨立自主的公司,未來產銷計劃仍由合資公司獨立運作。

恩智浦稍早宣佈與世界先進合資成立VSMC公司,斥資78億美元(約新臺幣2524億元)在新加坡建全新的12吋廠,合資公司世界出資60%、恩智浦出資40%,預計2027量產。是恩智浦繼去年與臺積電、博世、英飛計劃將共同投資位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後,另一個對恩智浦和世界都極爲重要的海外佈局。新加坡也將成爲世界先進首座12吋廠,規畫月產能5.5萬片。將採用130奈米至40奈米的技術,生產包括混合訊號、電源管理和類比產品,以支援汽車、工業、消費性電子及行動裝置等終端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