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鬆做4種運動纔有效! 騎腳踏車、游泳都錯了

骨科醫師嚴可倫指出,如走路、慢跑、爬樓梯、重訓等,結合負重與撞擊的運動,才能對改善骨質疏鬆有幫助。(示意圖/達志影像)

運動能提供骨骼健康,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但並非所有運動都有幫助。臺中光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嚴可倫就指出,如走路、慢跑、爬樓梯、重訓等,結合負重與撞擊的運動,才能對改善骨質疏鬆有幫助;反之,近年來流行的騎腳踏車或是游泳,就沒有什麼效果。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長者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女性比例高於男性,且隨年紀增加。骨科醫師嚴可倫在個人臉書專頁發文,表示不同的運動對改善骨質疏鬆有正面跟負面效果,並分享4個有助改善骨質疏鬆的運動:

1、走路:嚴可倫指出,走路對股骨頸骨質密度的改善效果很明顯,且快走比慢走的效果更好。

2、慢跑/跑步:嚴可倫說,慢跑可以有效改善成年人腰椎、股骨頸與跟骨的骨質密度。可透過持續的跑步訓練,減少相關部位骨質密流失。

3、爬樓梯:嚴可倫表示,爬樓梯也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運動。可以改善腰椎、股骨頸、股骨近端等多個部位的骨質密度。

4、重訓:嚴可倫表示,根據研究顯示,阻力/重量運動可有效改善腰椎、股骨頸的骨質密度。

歸納總結,嚴可倫指出,預防骨質疏鬆的運動要有負重(例如股骨乘載上半身的體重)跟撞擊(例如跑步、快走會有輕微衝擊)纔有效果。他進一步說明,有的人熱愛爬山,還背裝備,這種對改善骨質疏鬆就很有幫助;反之這幾年流行的騎腳踏車、游泳,以及很多長輩喜歡的太極拳,對改善骨鬆沒有什麼效果。

嚴可倫也提醒,運動目的本來就不是隻有改善骨質疏鬆,不要因爲「對骨質沒幫助」,就捨棄自己喜歡的運動,運動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且要量力而爲避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