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10多名遊客爬山因雷擊受傷!夏天是雷電多發季,戶外如何避險?

據新京報我們視頻報道:5月25日,多名遊客反映安徽黃山景區內發生雷擊致多人受傷事件引關注。26日,記者從當地官方渠道獲悉,雷擊處爲飛來石護欄,系碎石擊傷部分遊客。官方人士表示,事發於25日16時許,受傷遊客13人,均已送醫救治。

(圖源:新京報)

事發黃山飛來石景點已臨時關閉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26日晚7時許,黃山風景區綜合執法局發佈關於此次雷擊情況的通報:5月25日16:13,黃山風景區接電話報警:飛來石區域突發雷擊,有遊客受傷。接報後,景區立刻啓動緊急救援預案,調集綜治、應急、醫護等救援人員於16:25趕到現場,將現場13名受傷或身感不適遊客安全轉運至山下醫院。同時,景區立即組建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趕赴醫院看望慰問。

經初步調查,突發雷電擊中飛來石周邊護欄等,造成碎石飛濺擊傷附近部分遊客。截至目前,除1名遊客因灼傷轉院進一步觀察治療外,其他受傷較輕遊客經治療處理後均已離院返程。飛來石景點已臨時關閉,近日將組織專業機構現場勘察、儘快修復。景區同步查擺問題並舉一反三,進一步強化雷電預測預警和應急防範處置等工作。

去年安徽也有10多名遊客遭遇雷擊受傷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5月28日,一批60餘人的旅行團前往安徽寧國鐵匠山爬山,也有10多人遭遇雷擊受傷。

據其中一位患者回憶當時的情況:“快接近山頂時,突然一道白光閃到眼前一塊裸露的岩石上,緊接着是一聲巨響,我整個人直挺挺往地上倒,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整個過程是有意識的,緩了幾分鐘,在同伴的攙扶下慢慢下了山。”

(圖源:果然視頻)

浙江省新華醫院接診醫生回憶道:其中三名傷勢較重的患者分別爲24歲、30歲、32歲,頭部、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電灼傷及皮膚挫傷、裂傷。檢查後發現,三人的肌酸激酶很高,最高的一人達5000多,正常指標是200以下。這意味着她們都存在心肌損傷、橫紋肌溶解。

(圖源:果然視頻)

夏季雷電多發,如何避險?

此次的黃山景區通報提醒說:黃山風景區山高峰陡、地形複雜、天氣多變,尤其夏季雷電大風暴雨等強對流天氣易發突發。敬請廣大遊客朋友及時關注景區氣象變化和預警信息,合理安排行程,注意避雷防險。

夏季雷電多發,戶外應該如何避險呢?

首先可通過判別雲類識別雷電活動。當有濃密的烏雲開始迅速堆積、變大變黑時,就有可能發生雷電。

雷電活動發生時,可以憑藉雷聲與看見閃電的時間間隔來判斷雷電是否來臨。當看見閃電與聽見雷聲的時間間隔較長,說明雷電離你還有一段距離。當間隔越來越短,則說明雷電正向你靠近。

若在戶外遭遇雷雨天氣,應立即尋找裝有避雷針的建築物或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躲避,切記遠離樹木、電線杆、煙囪等高聳物體,不要在有金屬物的地方停留。

如躲在車裡,注意關掉引擎、音響系統、收音機等,並關閉所有車窗,使車輛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

(圖源:中國天氣)

另外,遇雷雨天氣,以下十個方面也應十分注意。

1、不要停留在高樓平臺、山頂、山脊或建(構)築物頂部,不宜停留在小型無防雷設施的建築物、車庫、車棚、崗亭及附近。

2、遠離建築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

3、不宜在大樹下躲避雷雨,如萬不得已,則須與樹幹保持至少5米距離,下蹲並雙腿靠攏。

4、如果在雷電交加時,頭、頸、手處有螞蟻爬走感,頭髮豎起,說明將發生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這樣可以減少遭雷擊的危險,並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和髮卡、項鍊等。

5、如果來不及離開高大物體時,應馬上找些乾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上,並將雙腳合攏坐在上面,切勿將腳放在絕緣物以外的地面上,因爲水能導電。

6、在戶外躲避雷雨時,應注意不要用手撐地,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儘量低下頭,因爲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7、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鐘內就聽見雷聲時,說明正處於近雷暴的危險環境,此時應停止行走,兩腳併攏並立即下蹲,不要與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氣中,不宜在曠野中打傘,或高舉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鋤頭等,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爲“尖端”而遭雷擊。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雷暴天氣進行足球、籃球等運動是非常危險的;不宜在水面和水邊停留;不宜在河邊洗衣服、釣魚、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氣中,不宜快速開摩托、快騎自行車和在雨中狂奔,因爲身體的跨步越大,電壓就越大,也越容易傷人。

10、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此時應提高警惕,因爲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併攏,跳離現場。

極目新聞綜合新京報、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齊魯壹點、中國天氣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