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運動員“難以啓齒”的秘密:賽前需“刮毛”,是何原因?

游泳運動員“難以啓齒”的秘密:賽前需“刮毛”,是何原因?

文丨魯濱遜的日記

編輯丨魯濱遜的日記

——●◯前言◯●——

在運動賽事上,我們總能看到運動員們在賽前進行各項準備工作,長跑運動員進行熱身,舉重運動員給手掌抹粉,而游泳運動員臨上場前一天竟會不約而同地開始“刮毛”。

實際上,游泳隊員的刮毛,並不是爲了讓自己變得更“養眼”,而是爲了能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那麼,游泳跟刮毛究竟有什麼聯繫?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部分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注意甄別。

——●◯特殊的儀式感◯●——

在體育賽場上,運動員不僅代表着個人的榮譽,更是國家形象的重要體現。

因此,無論是訓練還是比賽,他們都必須時刻保持最佳的職業素養和形象。

以游泳和跳水這樣的賽事爲例,由於運動過程中需要大面積露出肌膚,選手們對於個人形象的維護就顯得尤爲重要。

因此,游泳和跳水運動員不僅需要掌握高超的技術,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儀容儀表。

體毛就是其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問題。

由於亞洲人的體毛相對較輕,一度讓人有"我們是光滑族裔"的錯覺,但事實上,在高清攝像機的近距離拍攝下,任何一絲一毫的體毛痕跡都可能被無限放大。

因此,爲了在賽場上保持整潔大方的形象,剃除體毛就成爲亞洲運動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準備工作。

同理,對於歐美運動員而言,雖然他們天生體毛就較爲濃密,但在比賽時依然會把身上所有的體毛一絲不剩地剃除乾淨。

但是,其實除去美觀這一要素,與水相關的運動員剔除體毛,背後還有很多數不盡的心酸。

——●◯不爲人知的痛苦◯●——

對於游泳運動員來說,水阻力是影響速度的關鍵因素,雖然人體的毛髮相比於其他物種的毛皮並不十分濃密,但即便是細小的絨毛,在高速運動時也會對水流形成阻礙。

1989年,美國一項權威研究就圍繞蛙泳運動中的"剃毛效應"展開了專門探討。

研究人員選取了13名19至23歲的大學生運動員爲試驗對象,觀察他們在有毛和剃毛兩種狀態下的生理數據差異。

結果顯示,剃毛後的運動員在蛙泳過程中,不僅耗氧量和血液乳酸水平顯著降低,即能量消耗和肌肉疲勞都有所減輕;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划水效率和流暢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可以說,剃除體毛爲運動員減少了無謂的阻力,讓他們能夠在水中游動時更高效、更流暢,進而提升了競技成績。

更進一步,徹底剃毛還能有效避免在水中毛髮脫落、污染水質的情況發生。

一旦毛髮進入循環過濾系統,就可能導致水質下降,不僅影響比賽觀賞性,更可能增加運動員互相感染疾病的風險。

這一點在過去的大型賽事中也是運營方重點關注的問題。多數游泳館都會定期檢測池水的衛生指標,一旦發現異常,及時疏浚和淨化便成爲必須。

可見,剃毛不僅是運動員個人層面的一項賽前習慣,更是整個賽事環境的衛生防護措施。

它關乎賽事的公平性和可觀賞性,是水上運動項目的衛生基線。

總的來說,無論是從提升競技能力,展現職業形象,還是維護賽事環境的角度出發,剃除身體毛髮都是游泳和跳水運動員不可或缺的一項準備工作。

而剃毛也只是運動員在賽場上要忍受的很小的一部分,除去毛髮他們還需要注意很多東西。

女運動員們在追求卓越成就的同時,還須面對一個與生俱來的挑戰——生理期。

這個每月光臨的"客人"往往會給她們帶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摺磨,成爲阻礙她們發揮最佳水平的一大絆腳石。

2013年世錦賽決賽期間,趙菁咬牙堅持在劇烈痛楚中一較高下時,一切疑慮都被她有力地驅散了。

最終,這位中國名將憑藉過人的毅力奪得冠軍,贏得了全場觀衆的掌聲和敬佩。

賽後的一幕令人動容:筋疲力盡的趙菁已失去了自主行走的力氣,全靠教練將她抱離賽場。

四年後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游泳明星傅園慧經歷了與趙菁類似的處境。

賽前突如其來的生理期讓她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甚至一度讓她懷疑自己是否還有資格參賽,但作爲一名合格的運動員,放棄從來都不是她的選擇。

"我爲了這場比賽付出了所有,我真的很想贏,但我也真的很痛,這種痛我難以忍受。"賽後,在採訪中,曾經的堅強終於崩潰,淚水奪眶而出。

所以,爲了減輕生理期帶來的影響,她們不得不求助於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通過服用避孕藥來推遲或提前經期,以避開重大賽事;或者使用衛生棉條等器具,以應對水中訓練的需求。

當然,這些方法並非萬能良藥,有時甚至會給身體帶來其他副作用。但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女運動員們別無選擇,只能先犧牲一些,爲的是換取贏得更大榮譽的機會。

就算不談生理期的影響,那個壓力極大的泳衣也夠他們痛苦。

在游泳這項追求極限速度的運動中,運動員的每一個細節都直接關係到成績的好壞。

而他們所穿着的那件看似簡單的泳衣,實則是一件專門爲減阻而設計的高科技裝備,同時也是運動員職業生涯中一件引人深思的"痛苦之衣"。

這種泳衣之所以"痛苦",首先源於它的穿戴過程。爲了儘可能貼合運動員的身體曲線,泳衣被設計得緊繃無比。

根據多位運動員的描述,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將它徹底穿戴好,往往需要2-3個人的幫助,耗時可達半小時之久。

其實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曾上演過運動員們與泳衣"搏鬥"的一幕。

當時的"全能之王"菲爾普斯,爲了穿上那件"神裝"更是需要幾名教練的通力合作,期間他甚至曾幾度窒息。

一旦穿戴好,泳衣便會如同"第二層皮膚"般緊緊包裹着運動員的身體,無一絲縫隙。運動員曾形象地比喻道:"不管你胸部有多大,穿上泳衣後都會被勒成平胸。"這種極度的緊縛會給呼吸帶來一定困難,也極易造成皮膚的勒痕和擦傷。

但更爲嚴峻的還是一旦在水中,泳衣遭受水流的撕扯而出現移位或破損的風險。

由於擔心泳衣破損,運動員們在每次落水或是轉身的間隙,都會不由自主地拉扯、調整泳衣的位置,以確保它的貼身度。

這些小動作看似微不足道,卻體現了他們對比賽的高度重視和對細節的狂熱追求。

更令人無奈的是,這種專業泳衣不但費力穿戴,脫下時的難度同樣不小。

它們的材質是一種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本身就缺乏彈性,加上在水中浸泡過後,更容易與皮膚粘連、勾連,往往需要運動員們用力撕扯才能將其脫下。

泳衣的通氣性也是一大硬傷。由於追求減阻性能,泳衣往往選用壓縮空氣較少的高分子材料,因而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們全身幾乎被密不透風地包裹。

這就造成了另一個"痛苦":在極度消耗體力後,他們需要儘快脫下泳衣來散熱降溫。

可即便有這個前提,去年一條有關於運動員着裝的話題還是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爭議◯●——

去年,當鐵人三項運動員馮竟爽以緊身三角分體泳衣出現在賽場時,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和非議。

一些網友指責她的穿着"太露骨"、"太不雅"。

更有甚者,部分網友用極爲齷齪的語言誹謗馮竟爽,說她是"故意穿這麼暴露的來吸引眼球"、"明明可以穿短褲,爲什麼非得穿小三角褲啊,是想博取高分嗎?"這些毫無根據的謾罵無疑是對一名專業運動員的侮辱和傷害。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事實上,馮竟爽選擇這種緊身三角泳裝完全是出於運動實際需要。

鐵人三項包括游泳、騎行和跑步三個項目,在游泳環節,緊身三角泳衣可以有效減少水下阻力,提高運動效率。

而傳統長褲款式在騎行和跑步中容易造成勒腿的不適感。

此外,分體泳衣還可以在戶外長時間活動中避免"黑白分明"的不均勻曬痕。

這些專業考量完全合乎常理,但不少網友對體育運動仍存在固有偏見。他們只從膚淺的角度評判運動員的着裝,對比賽中的科學設計和專業要求卻一無所知。

不難看出,許多人對專業體育運動了解仍然太少,偏見和固有思維導致了這種口無遮攔的網絡謾罵行爲。

我們期望大家能以更開放、理性和包容的心態看待體育競技,而非將自己狹隘的想象強加於人。

同時,網絡語言也應該文明有度,摒棄一切粗鄙謾罵行爲。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推動更多人瞭解體育運動,消除偏見,讓這片蔚藍的疆土更加純淨。

各位讀者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跟筆者一同交流討論,最後大家也不要忘了點贊轉發哦。

參考文獻

【1】-游泳運動員賽前爲何要剃毛?揭秘泳池裡的5個冷知識_騰訊新聞

【2】-紅星新聞(剃毛能提升成績?奧運游泳選手的賽場秘籍!)

【3】-鐵三女運動員比賽服被批不得體 當事人迴應_鳳凰網

【4】-女運動員遭網友批評穿“泳衣”參賽,本人迴應_騰訊新聞